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83613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备课课题: 52.1平行线上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方法; 2理解平行公理的两个事实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平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2通过几何模型探索平行公理这一事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3通过对平行公理这一事实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操作几何模型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几何模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学重点:1平行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论教学难点: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通

2、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双杆上面的两根横杆、支撑横杆的直干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吗?游泳池中分隔泳道的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吗?屏风的折处和边所在的直线相交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样的问题。活动1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自动扶梯的左右扶手、双杠、铁轨等),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多种有关平行的生活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由学生观察思考,引出课题

3、二、动手试一试,你就会有收获 活动2 问题: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认识两条直线平行的含义,准确地把握定义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得出平行的定义的基础上,给出平行的表示方法,体会到平行的表示方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师生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到小组参与活动

4、,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帮助学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平行的表示方法 生: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 师:因此,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何表示上图中a与b的平行呢? 生:a=b 生:不行,平行的符号如果用“”来表示,就与等于号无法区别开来 师:的确如此,那怎么办呢?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活动1”中的实物图 生:图中不仅有横向的平行线,还有纵向、斜向的平行线,想一想,同学们一定有办法 生:可以用斜画法,用“”来表示两条直线平行 师:同学们的确很棒通常,我们用“”来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如图(多媒体演示) 图1)中a与b

5、平行可记作:ab 图(2)中AB与CD平行可记作:ABCD 活动3 问题:(1)展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平行线或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动手画一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生活动: 试画一画,同桌可以讨论 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片)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 (3)在同一平面内

6、,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平行( )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成四部分(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旨在巩固学生掌握平行线定义及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判断(1)(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通过判断(2)(4)题和选择题使学生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尤其是对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有更深层的理解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教师重点强调平行线定义

7、中的前提条件“同一平面内”及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活动4 问题: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下面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P,过P画直线CD,使CDAB(如图) 设计意图: 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画图中,常常会遇到,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画图得到平行公理,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师生活动: 学生能够很快完成,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观察他的画图过程是否正确,然后师生一同更正教师应重点强调: (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尺

8、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和三角板,不能徒手画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画线段AB=45mm,画任意射线AX,在AX上取C、D、B三点,使AC=CD=DB,连结BB,用三角板画CCBB,DDBB,分别交AB于C、D量出AC、CD、DB的长(精确到1mm) 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3)如图,过点D画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重点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理解描述图形和位置关系的语句,

9、能够根据语句画出正确图形,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几何语言反映图形,正确理解几何语言是画好图形的前提 师生活动: 学生在练习本上按要求画图,并由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第2题的(2)(3)题,学生画完后,教师给出第1题的图形(提前做好的投影片),请同学们回答测量结果,然后共同回答第2题的(2)(3)题 师:我们学习了“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请同学们回忆,过直线外一点能不能画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生:能画一条,并且只能画一条 师:平行线呢? 生:(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后总结)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师: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行公理(教师板书) 活动5 问题:如图,P、Q分别是直

10、线EF外两点,过P画ABEF,过Q画CDEF 设计意图: 学习几何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过硬的分析能力,也就是说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思考、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师生活动: 学生可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结论师:我们观察图,如果ABEF,CDED,那么,直线AB、CD能不能相交? 生:(观察,回答)不相交,即ABCD师:为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我们观察图,如果直线AB与CD相交,交点为M,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想得很好因为ABEF,CDEF,于是过

11、点M就有两条直线AB、CD都与EF平行,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AB与CD不能相交,只能平行由此,我们可得平行公理的推论 板书: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如果ba,ca,那么bc(如图) 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是平行的,那么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或线段也是平行的,对吗?为什么?生:(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形,例如:如图所示,射线OA与OA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们所在直线的平行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 选择题下列图形中的直线(线段、射线)都不相交,哪一组平行( )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尤其是平行的变式图形 三、课时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完成下表:(出示投影) (表格中的内容均由学生回答出来,通过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板书设计521 平行线(一) (二)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三)小结作业设计必做【同步练习】选做组长意见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