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亚非文学)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17801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文学(亚非文学)(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东方文学的历史分期 古代东方文学(公元前4000多年前公元前后) 中古东方文学(公元前后19世纪中叶前后) 近代东方文学(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现当代东方文学(一战前后迄今的东方文学),东方文学的特质,悠久古老的文学历史与文学传统。 形成与发展的多源性。 浓郁的宗教与伦理道德色彩。 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古 代 埃 及 文 学,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性事物,金字塔,木乃伊,死人之书,亡 灵 书,亡灵书(又译成死者之书)成书于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90),是古埃及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歌总集,集中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死者崇拜思想。全书27篇,计140篇,

2、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祷文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是古埃及神话与咒语最集中、流传最广的一部书。,古 巴 比 伦 文 学,地理位置,神 祗 之 门,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代希伯来文学,流浪的民族“希伯来”(Hebrew)原意为“来自河那边的人” 。 宗教的民族坚定不移的上帝信仰把犹太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历史与现实、观念与实践等等,都纳入到“上帝决定论”的神学框架之中。,旧约,旧约全书分为39卷,按照希伯来的传统观点,旧约分3部分:经律、先知书和杂著。现在大部分研究者主张按其内容和编纂体例分为4个部分: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文集。 三大神话:上帝创世 、伊甸乐园 、洪水方舟,三大神话,摩西

3、十诫,信奉上帝为唯一的神;不雕刻、跪拜和信奉任何偶像;不妄称上帝之名;第七天为圣安息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做假见证;不贪恋财色。,古代印度文学,古代印度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吠陀时期(前15世纪前5世纪)、史诗时期(前5世纪公元3、4世纪)和古典时期(公元前后12世纪)。,1、吠陀时期文学,“吠陀”意为知识、学问和智慧。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吠陀教神圣的经典,即圣经。印度人把这些圣典主要依靠师徒之间代代非常严格的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了几千年,直到19世纪才刊行于世。它有四部本集 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梵天(创造神),毗湿奴(护持神),2、史诗时期文学,罗摩

4、衍那,3、古典时期文学,婆罗门教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首陀罗迦的戏剧小泥车 迦梨陀婆的抒情长诗云使和诗剧沙恭达罗,沙恭达罗剧照,中古日本文学(公元7世纪中叶1867年明治维新前),中古日本文学分为四个时期:奈良时期、平安时期、镰仓室町时期和江户时期。 1、奈良时期(公元710794)万叶集 2、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物语文学竹取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 3、镰仓室町时期(11861336) 4、江户时期(16031867),紫式部与源氏物语,一、情节结构,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

5、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君(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爱情故事。小说历经4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二、思想内容,源氏物语浸润着浓厚的佛教色彩,透过光源氏身世 、用世、玩世、超世之苦,映射出“四大皆空”的佛学观念。但它并不是一部宣传宗教教义的宗教性文学作品,它思想上的真正价值在于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淫乱的生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这就从客观上预示了旧贵族阶级必然崩溃、灭亡的趋势。因此,具有一定的认识价

6、值和思想意义。,三、人物形象,光源氏贵族社会理想化的男子形象。在作品中,源氏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华超群,但却是一个轻薄浮浪的好色之徒。在光源氏身上,政治软弱无力,为人处世圆滑世故,情场上放荡不羁 ,柔情蜜意,生活上豪华奢侈,悲观厌世。源氏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盛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女性群像,小说中的众多女性,虽然出身不同,性格各异,但命运都是不幸的。她们有的是皇宫贵族淫乐生活的玩物和陪衬,有的是政治角逐的工具和牺牲品。她们只有听任男子的摆布和命运的捉弄,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们对自己的遭遇不满,有的也反抗过,然而其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不是削发为尼,就是悒郁而死,有的甚至被

7、逼自杀。作者在小说中运用细腻而委婉的笔触,描写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反映她们的哀伤和怨恨。,四、“物哀”之美,所谓“物哀”,是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悲凉、伤感、缠绵悱恻的感情,有“多愁善感”、“感物兴叹”、“感物伤怀”之义。 1、选取日常男女私情这个角度表现“人情世界”,表现他们可悲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使人感喟,使人动情,使人悲泣。 2、作者擅长于描写不同的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女性内心深处复杂曲折的情感变化过程,写得委婉、细腻、缜密而纤巧。,中古阿拉伯文学,蒙昧时期(475622):“悬诗” 伊斯兰时期(622750) 哈里发统治时期(630661): 古兰经

8、阿拔斯时期(7501258) :一千零一夜 卡里莱和笛木乃,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来源:一是波斯和印度故事;二是伊拉克,即以巴格达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时期流行的故事;三是埃及麦马立克王朝(12501517)时期流行的故事 。,情 节 结 构,一、框架结构。出于艺术整体上的需要,一千零一夜虚构了国王山鲁亚尔及其兄弟的故事作为这部民间故事集的“楔子”,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包孕结构。即框架式结构,最早源于印度古代民间寓言故事集五卷书所采用的“连串插入式”框架结构。,二、“楔子”部分: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一个海岛上,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叫山鲁亚尔。因为王后与人私通,国王便杀了这个“奸邪”的女人,以后

9、,他存心向妇女报复,每天娶一个女子过夜,次日杀掉再娶。他的暴行使全城一片恐慌。“当时的妇女,不是死于国王的刀下,便是逃之夭夭,城中十室九空。” 宰相之女山鲁佐德为了拯救无辜的阿拉伯姐妹,自愿嫁给国王,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的兴趣,使国王暂不杀她。这样,她连续讲了一千零一夜故事国王终于被感化,放弃了残暴行为,并立她做王后。,三、故事内容:山鲁佐德所讲的故事内容丰富,包括神话传说、童话、寓言、道德训诫故事、历史故事、恋爱故事、航海经商冒险故事、笑话等等;故事背景涉及亚、非、欧几大洲,时而在巴格达,时而在埃及,时而在希腊,有时还发生在中国;她的故事中出现了神仙妖魔、帝王将相、富翁巨商、医生裁缝、脚夫

10、渔翁、窃贼强盗等各个阶层,广泛地反映了中近东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可以说是中古阿拉伯城市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被称为“一尘不染的明镜”。其中有三个故事最脍炙人口,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辛伯达航海冒险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艺 术 特 色,1、富有浓郁的东方情调与浪漫色彩。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着比较密切的结合,尤其是浪漫主义得到了充分发挥。 3、结构灵活简便,情节离奇曲折。 4、鲜明的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与性格更加突出。,近代东方文学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一战前后),近代东方文学的特点 第一,反殖、反帝、反封成为近代文学的主旋律 第二,极力向

11、西方近代文学吸取有益的营养。 第三,近代东方文学借鉴西方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实行了革命,摆脱了传统文学的桎梏,逐渐形成了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的新文学。 第四,近代东方国家的文学发展速度和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近代东方文学发展的四种模式,1、日本模式:系统引进改造变形; 2、中国、印度及南亚、东南亚模式:对抗排斥选择吸收; 3、阿拉伯模式:输入移植创新复兴; 4、黑非洲模式:冲突瓦解觉醒探索。,泰戈尔,(一)生平与创作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印度诗圣”,近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音乐家、画家、教育家、社会

12、活动家,东方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生涯长达60年,共写下50多部诗集,30多种散文著作,12部中、长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创作了2700多幅画,2000多首歌曲,还撰写了大量有关哲学、文学、政治的论文及回忆录、书简、游记。泰戈尔丰富多样的创作是东方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二)吉檀迦利,1、“诗人的宗教” 吉檀迦利题名是孟加语音译,意译即“献歌

13、”的意思。诗人称自己这部诗集是“献给那给他肉体、光明和诗才之神的”。以歌颂神、敬仰神、渴求与神合一为主题。但这部诗集并不是宣扬宗教信仰的一般的颂神诗,它集中表达了泰戈尔的宗教、哲学、社会、文学、美学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对人生的崇高理想,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2、“人格”理想 “人格”是泰戈尔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他所谓的“人格”不是一般伦理学、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而是生命力的表现,是人生哲学意义上的有个性的、有感情的、生气勃勃的人,是没有被近代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扼杀的自然人格。吉檀迦利中的“我”就是诗人人格理想的体现。,戈拉,(一)作品内容 戈拉的主题是宣扬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作品通过主人公

14、戈拉的政治斗争与生活感情的冲突,歌颂了正直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国激情、斗争精神和争取祖国独立自由的坚定信念;批判了新印度教派迷恋传统的复古主义、梵教教派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以及教派对立、脱离人民等错误倾向;号召一切反帝爱国的知识分子应该破除宗教偏见,摆脱种姓束缚,联合起来,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二)人物形象,戈拉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的形象。他为人正直善良、倔强果敢、疾恶如仇。他身上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他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这一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他的身上既可看到当时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进步性,也可以看到他们

15、的局限性。戈拉的成长道路说明,爱国主义思想只有在克服封建意识的局限并面对现实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进步的力量。,(三)艺术特点,第一,这部小说具有强烈的论辩性,论辩是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二,作品十分注意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 第三,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感。,现当代东方文学,一、文学发展特点 第一,亚非现当代文学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第二,亚非地区的无产阶级文学得到巨大发展。 第三,亚非现当代文学既坚持民族传统,又在文体等方面作出了适应时代的转换。 第四,现当代亚非文学具有东西融合、表现手法

16、多样化的特点。,川 端 康 成,雪国,一、生平与创作,川端康成(18991972)于1899年6月14日出生在日本大阪市。川端康成的童年非常悲惨。他2岁丧父,3岁丧母,7岁时,细心照料他的祖母又去世了,11岁那年,唯一的姐姐也死了,15岁时,唯一的亲人他的祖父也离开了人间。年幼的川端感到无比的悲伤孤单。此后,寄人篱下的生活、初恋的失败,更在他的心头投下层层阴影,促使他形成了内向、孤独的性格。孤独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对他文学悲凉格调的形成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二、三个时期及主要作品,20年代 :1926年发表伊豆的舞女(成名作)引发“伊豆的舞女热”; 30年代至1945年 : “浅草物语”引发了一场“浅草热”; 雪国(19351947)“川端热”。 1945年以后 :舞姬(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