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7795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杨氏太极拳的身形特点 不多说了,我直接上个图吧,也跟师傅在学习,共勉XD来镇楼啦不过题主滴40分是神马意思?(偷笑 我这个可不是论述题喽)ps.学太极,桩功一定要练哦,很重要哦贴上一文(来自我师傅空间,供参考)如何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完整版)目录:一、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风格二、太极拳练习的基本方法三、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四、练拳须知五、武德修养六、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七、杨式太极拳八种基本技法八、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和演练方法九、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十、用“心”打拳,使自己的拳会说话十一、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艺术美十二、中老年人学习太极拳要防止受伤十三、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保健

2、作用十四、持之以恒,才能受益终生如何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一、传统杨式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风格杨式太极拳为内家拳,其特点概括为“圆”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连”势势衔接,连绵不断;“慢”练功以慢为主,呼吸自然;“内”内练精气神为主;“柔”以柔克刚,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其拳势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心静体松、意随心动、中正安舒、轻柔沉稳、舒展大方。二、杨式太极拳练习的基本方法(一)基本手型、手法1.手型、手法。在练习太极拳时,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现分别介绍如下:(1)拳:四指卷屈握拢,拇指扣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

3、上,拳面要平,拳不易握的太紧,拳有拳心、拳背和拳面。其拳势有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栽捶、指裆捶,还有打虎式、双峰贯耳、弯弓射虎之捶等八种捶法。(2)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型。掌易微伸,指易微屈,指缝稍离。掌分为2个类型约9种:第一类型:坐腕立掌型,有5种掌法,立掌(如搂膝拗步上方掌)、正掌(如揽雀尾之按)、平掌(如由按势转单鞭之过渡式)、俯掌(如白鹤亮翅之下方掌)、反掌(如玉女穿梭之上方掌)。第二类型:“直伸型”有4种掌法,垂掌(如预备式)、直掌(如单鞭过渡)、侧掌(如云手的棚)、仰掌(如高探马的下方掌)等。易犯错误:五指并拢;掌心外挺,食指翘起。(3)勾:五指第一指关节自然捏

4、拢屈腕,也称为吊手。易犯错误:屈腕僵硬,不松弛。2.手法的动作说明。(1)内旋: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转。(2)外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3)缠绕:手臂自然运转的同时在空间弧形运转。(二)基本步型、腿法1.步型。(1)弓步:两脚前后分开站立,前腿屈膝,膝尖不的超过脚尖,后腿微屈前蹬,脚尖向前倾斜45度,全脚着地,两脚横向距离约1030厘米。顺弓步:(如“单鞭”,左腿、有左手一顺或右手、右腿一顺)两脚横向距离约1015厘米。拗弓步:(如“搂膝拗步”,左腿与右手前,或右腿、左手在前时),两脚横向距离可以在1530厘米之间。易犯错误:前脚尖外撇,膝与脚方向不一致,后腿挺劲绷的太直。(2)虚步:两腿屈膝,

5、后脚尖斜向前方,屈膝半蹲,全脚踏实,前腿微屈,脚尖或脚跟点地,两脚横向距离约5厘米左右。易犯错误:前腿膝部绷的太直;前后膝部由于腿力不足,形成过分内扣夹裆。(3)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贴紧,臀部接近小腿,膝部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两脚着地。易犯错误:伸出的脚外侧掀起,蹲腿膝部向里裹扣成跪膝;上体前倾,导致突臀。(4)丁步: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在全脚着地的支撑腿上,另一脚前掌点地于支撑腿的内侧。易犯错误:脚尖点地。(5)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膝高于胯根,小腿及脚尖自然向下微内收。易犯错误:支撑腿过屈或绷的太直。2.腿法:主要有分、蹬、踢、拍、摆、踹、踩等

6、。(三)眼法眼为心之苗,眼是传神的窗户,是内在意识的表露,手眼相随。眼法一般规律是:目光平视,以主攻的手方位为主,神态要自然。在练习的时候,眼要随着动作的情形而示意。假如动作开展时,眼神要随着动作而前望示意。假如动作收回时,眼神也要随动作而回顾。但这不过是稍微有一点意思而已。不可使神气锋芒外露,要使神气普照全身,不能专注某一部分,但也不忽略某一部分,以免有挂一漏万、顾此失彼之情形。总之,目光要灵活有神,自然睁开,威而不猛,表现出沉着、机敏、严肃的神态。手在前面定势时,目光自食指头端向前延展放远。凡两手上下、左右展开亮势时,目光要平视远望,要有视机而动之神态。三、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一般来说,太极

7、拳的套路就是基本功。盘架子就是练基本功。另外除了我们所掌握的,压腿、踢腿和控腿外,也有将某些姿势作为站桩功来练习的,现简单介绍如下:(一)太极桩两脚分开同肩宽,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臂在胸前棚圆,指尖相对,约10厘米,目视前方两手间。要求:立身中正,头正悬顶,下颚微收,沉肩坠肘,松腰敛臀,膝脚相对。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心静体松。在练时,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时间可以自定。(二)升降桩(三脚半桩):一脚直立,另一脚由它内侧向一侧横向量三脚半后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落在两腿两侧,臂内旋徐徐上举,举与肩平,沉肩坠肘,下按,同时两腿屈膝下蹲,两手起与肩平,落于腹前反复三次后再起来,这样

8、反复起落即可。(这种桩功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可由两脚宽到三脚半宽之间选择)。(三)动作桩:将太极拳套路中一些基本动作,抽出来左右连续进行定势训练510分钟。例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撵猴、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等等。但要注意,传统杨式太极拳并不强调站桩,在正式的演练时也不应停顿。四、练拳须知(一)场地、方位和时间的选择1.练拳应选择空气新鲜,空间旷达,环境幽雅之处为好。如海边、水边、林间,公园庭堂等地。但应注意莫让太阳暴晒,尤其避免有风及阴湿霉气之处,大雾天气和空气污染严重的地点也不要练拳。2.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南练功与地球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当然在具体环境下,亦不必拘泥。近墙处,以背墙处为

9、佳,近水处以面水为宜。因此,拳书上的动作说明都以正面为南。3.太极拳家认为寅时(早上35时)练拳为好,此时空气至鲜,环境最优幽,心绪易静,故练功最佳。现代一些观点认为以太阳升起,气温适宜有利于中老年人晨练,也是一种观点吧。(二)练拳前后应注意的事项1.过饥、过饱、酒后不宜练拳。早起练拳,必须排清二便,憋尿练拳以利于气沉丹田的说法是很错误的,不利于放松,服装要宽舒适体,寒暖得宜,不可穿皮鞋练拳。2.练拳后,不可随即安坐或静卧。不可立即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练拳出汗后尤须避风,更不能立即洗凉水澡。拳谚曰:避风如避箭,避淫如避乱。(三)练拳前的准备活动通常练拳前进行压腿、踢腿和控腿,其准备活

10、动各门派不尽相同,大体对颈部、手腕、肩、肘、腰部、膝部进行活动,目前许多指导站进行功前准备操练习也是不错的选择。(四)练拳速度和时间以及拳架高低如何掌握1.练拳速度: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5式(或103式)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为宜,国家竞赛套路规定太极拳56分钟,太极剑34分钟,太极刀13分钟。一般传统套路,其动作之慢,犹如水中行走,自觉有阻力,这样有助于内劲的增长,过快则动作不宜做到家,初学者易浮而不沉。速度越慢,活动量越大,但过慢则有迟滞之虑。2.练拳时间:根据各人时间和体质条件的不同而制定,一般13小时,若有时间,宁可架子稍高点也要多练一会。我们主张习练传统太极拳,最好中间不要停顿,以利于内

11、气的连续运行。练拳最忌一暴十寒。“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不同了,最好每天连续3个小时,坚持3年,便能存住功夫。3.太极拳有高、中、低架之分,按各人体质灵活掌握,练拳是为了增强内劲,不可使架子过低而造成肌肉过分紧张,影响放松。随着功力的增长,架子逐渐放低。总之以中正安舒为原则,但切忽高忽低。(五)动作与呼吸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呼吸,确有讲究,起吸落呼,蓄吸呼发,合吸开呼。但要注意:太极拳呼吸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不必有意去引导,拳论云:“意不在气,有气则滞”,呼吸的极意是忘掉呼吸,决不可强求动作配合呼吸。练拳时,若要领正确,呼吸自能缓、匀、深、细,另外要克服

12、“闭气”和“起强劲”。杨澄甫先师把“口腹不可闭气”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做为练架的关键要领。(六)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和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太极重意不重形,此话不可曲解,必须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开始若不求姿势正确,必难掌握太极要领,然而,形似不等于神似,有的人练的很象,若不继续追求内功要领,仍然无异于广播体操。只有达到纯以神行的地步,有形无形皆太极,这才是其真正含义。初练时,弧形幅度较大为宜。有利于体会太极特点及动作要领,也有利于增长功夫。渐久,幅度可略小,便接近各式用法,但章程不变。由大圈渐成小圈,以至“直圈”,也称“含圈”,若不求开展,某些要领可能体会不到。(七)练拳步骤从内容上,先练拳架

13、,后练推手,再练器械。但有一条,决不急于求成草率从事。必须一势练正确再练下一势。学拳容易改拳难,先养成的坏毛病,以后相当难改,朝改夕忘。自己练的不正确,再去传授别人,误己误人,越卖力的教,造成的损失越大。所以学完拳架,最好要及时不断地改正。并与老师保持经常联系,逐渐深入。五、武德修养(一)武德基本原则和内容原则: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所提倡武德的基本原则,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是崇德的反映,最终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内容:武德是习武者的首先品质。其基本内容是武德高、武旨正、武纪严、武风良、武礼谦、武志坚、武当勤、武技精、武仪端、武境美。(二)武德的基本要求太

14、极拳学员武德要求“十不可”: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不可炫耀;不可无理。太极拳教师要求“五不传”: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三)尚武崇德、注重团结武德高尚者,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除了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尚武形象,对外要有良好的专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不能损人利己,更不能持强凌弱,对内要天下武术是一家,消除宗派门户之见,搞好武术界各流派的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去奉献。(四)尊师重教,恒、专、不骄中华武术尊师重教,在技艺的传授上重视师承、师法、

15、师训。切尊称老师为师傅。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业上是师徒,在生活上如同父子,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所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中国传统师德之一。身教重于言传,老师受业,能否被学生认同,讲解示范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苦练精神,都在于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和过硬的技艺以及渊博的知识。教师和教练员形象的好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虚怀若谷,诚恳好学,不耻下问,不骄不躁,虚心求教的人,才能学到技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脱离群众,技艺难于提高,即使有艺也难以施展才华。太极大师赵斌的练拳箴言是:“恒、专、不骄”。练拳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不懈,专心致志,不断深入,勿贪多或这山望着那山高,永不骄傲,只有这样才能为继承推广太极拳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六、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虚灵顶劲、立身中正身体要保持中正,不俯不仰,下颚微收,犹如头上顶着一满碗水或者有绳子提着,又称“顶头悬”或“百会朝天”此势对全身的中正安舒有提挈作用。亦显示精神振作而稳健含蓄。但要注意,顶劲要自然,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用力则项僵,气血不能流通”。(二)沉肩坠肘肩部放松,向下沉塌,两肩忌耸起,亦不可后张或前扣,耸肩则气不易下沉,肘悬则肩不能沉,肘僵则气不能通,上肢不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