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7772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证--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证 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究农耕传承文明一、 实践研究的背景金塔县古城小学地处河西走廊,是典型的偏远农村小学。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我们的学校有着独特的教学环境和教育对象,在小学生中大部分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者在外面上班,有不少家庭的土地被流转,昔日的耕地上已建成了一重一重厂房,过去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可以说,传统的农业生产在这些家庭和孩子的心中已经渐渐淡忘。1、 农耕文化正逐渐被人们淡忘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样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怎样抢救性保护正在消失的农耕文化,这些问题,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现在的农耕文化收到科技日益进步的影响,传

2、统落后的人力耕作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机械化耕作,这些农耕文化正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即将消失;同时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对于农耕文化知之甚少,浪费粮食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不会感恩,不懂感恩,对劳动人民的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2、 探究农耕,不是为了让学生当农民我们搞农耕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当农民,更不是培养孩子如何使用农具,而是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艰辛,真正明白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更是为了让孩子看到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优良品德,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现在,永怀感恩之心,做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感恩的好孩子。3、 探究农耕,规范

3、小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逐步规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以农为生,父辈们在广褒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稳步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我校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农为特,融多样性社会实践活动为一体,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围绕“探究农耕,传承文明”这一特色教育载体,构建课程框架,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二、 实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依托学校周边地区的教育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探究农耕,传承为名为课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农耕文化”进行研究,以

4、社会实践活动为形式,构建课程框架,开发校本课成。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和品位,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对农业的发展历史、传统农业的变迁,农业的发展现象及状态,从而达到对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真切体悟,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1)德:以直面农民、了解农村、认知农业、理解农策为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解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2)智:既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弥补学生农业常识不足,知古论今),又是理解、实践、拓展课堂知识的过程(可贯通各学科、学以致用),为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创

5、新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3)体: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体验,锻炼体能,体验劳动的艰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4):美:包括集成民族文化的传统之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感悟勇于实践的创造之美,塑造心灵手巧的人性之美等。三、实践研究的内容1、构建课程框架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农耕文化教育课程框架,大体可分为:农村社会调查方面(了解农业发展,农家生活实践)农耕文化学习方面(知晓农村习俗,时间传统技艺)农业劳动实践方面(参与田园劳动,进行养殖实践)农业科技培育方面(参观科技农物管,拓展探究学习)学农集体生活方面(组织农趣活动,增强自主自律)2、根据当地特点,形成特色课程(1)特色课程农家乐:通过学做小

6、农人,今天我掌勺等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农家生活,感受民俗民风,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农耕只是导游:充分利用学校地迁农村,学生就生活在农家这一资源,以完成探究性学习题的方式,让同学们边游、边寻、边学,增强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田园课程:田园课程是与农田实践相配套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们了解所实践对象的生长习性、人文知识,以及实践要求等,丰富学生田园只是,激发学生实践热情,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提升了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农田实践:每一名教师都有耕地,每一名学生家长也有耕地,这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农田实践天地。在实践中体验劳动艰辛,在汗水中体验丰收的喜悦,在劳

7、动中拓展课外的知识。无土栽培课程:开设“无土栽培”项目,通过课内学习,课后实践,切身体验到科技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初步设想两个系列:吊篮篇(低年级)、水仙篇(高年级)。农田趣事:通过挑五谷接力、插秧收割、挑担接力、独轮车运稻、百足虫竞走等比赛项目,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农趣与野趣。(2)隐性课程:为了增强农耕文化教育的时效性,丰富教育资源,以展板宣传的形式,张挂隐性课程(知识展板):农耕文化常识系列,乐农生态科普系列、果园常识系列、蔬菜常识系列、传统农具常识系列。四、实践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现场实践知道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和典型个案研究法。1、 多元整合,多元教育紧紧

8、围绕了“以农为特”的理念,体现“多元整合、多元教育”思想;外显是整合,首先是形式的整合,即通过看、学、做、劳、游、赛、趣、行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其次是内容的整合,包括农知、美音、科普、时政和学科知识等。另一个方面是功能的整合,即整合了理论的学习,知识渗透,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教育功能。核心是教育:农耕文化教育一体人文学科知识(政治、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寓教于乐,在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教育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常的教育合力。2、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农耕常识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乡村

9、的特点,设立不同系列的知识展板(包括果树知识系列、蔬菜知识系列、农具知识系列、综合利用系列、农耕常识系列等),使学校处处有农耕文化教育资源。3、不同年段,分层教育我们针对各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具备基地特色的活动项目。例如“农家乐”活动中,组织低年级学生用模子做糕饼,组织中年级学生洗菜包馄饨,组织高年级学生包粽子。再如“农耕知识大赛”活动中,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将农耕常识由浅入深地分段实施,竞赛内容也是如此,让他们能听懂,能参与,才能有体验,有收获。4、贴近学生,适应社会在教育活动中把握特定场所,利用特定时间,营造特定氛围,设定有利于体验情感、情感震荡的教育氛

10、围,让学生充分情境化、生活化、人性化、养成化的氛围中激发学习热情。五、实践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一年(1)准备阶段(3-4月) 1、完成课题研究设计,确定课题组成人员及分工 2、撰写活动方案3、加强师资培训,为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人力、物力基础。(2)实施阶段(5-10月)1、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索其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主题活动方案,边实践边研究;2、在活动中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并且依据研究活动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方案,完善活动内容,在研究与实践的协调变化中,完善各项活动课程及50案例之外的新课程开发。(3)结束总结阶段:(11-12月)1、手机、整理研究资料,总结提炼

11、,撰写研究报告;2、收集整理各年级活动资料,以电子光盘的形式展现其活动过程;3、编辑农耕文化课程,以读本的方式或以精美的画册方式呈现;4、手机各年级在活动中的感悟与体会;5、提交结题报告,做好课程验收的准备工作;6、课题结题六、实践研究的成果实践研究的成果使学生了解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同时突出学生的互动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体验、感悟,最终达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传承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附:农业劳动实践、田园劳动、了解农田劳动部分农具及耕作技巧,掌握采摘技巧,体验劳动艰辛、增强爱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根据时令开展农田劳动、果园劳动;整地、播种;锄草、施肥;收割、捡拾;捆扎

12、、挑担;植树、剪枝;控沟、增肥;采摘、包装;授粉、喷药。养殖实践认知禽育,初步掌握喂养的基本知识以及技能,了解禽畜对人类的贡献。根据实际开展禽畜饲养,水产养殖;拔草、饲养;打扫、消毒;投饵、施肥。农村社会调查了解农业发展,让学生感受我国农业发展的脉络,了解农业现状,理解国家农业政策,展望农业发展的未来。开展专家讲座、视频介绍,实地考察等形式的活动。听三农问题报告会解读我国农业政策,看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农家生活实践,了解农民的现状,深刻理解我国的农村政策给农民的利益。增强与人交往能力,提升综合学力。以“农家乐”为形式,开展体验活动。调查农家生活变迁,农耕文化学习,农耕常识课程,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

13、、灿烂的农耕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按年龄段以“农耕文化知识大赛”为活动形式,引发农耕文化常识读本:蔬果篇、土地片、收获片、禽畜篇。传统技艺实践,掌握部分农业技能,感悟传统农业的博大精深,体验农家的乐趣。组织开展:(1)与节庆民俗相关的活动;(2)或教授中华传统技艺;(3)学习田间技艺。蔬菜水果拼盘;麦秆、瓜子壳、五谷、树叶作画;编渔网;纺纱、织布;剪窗花、写春联;做灯笼、猜灯谜;做风筝、放风筝;做月饼、做糕点;包馄饨、包饺子;包粽子、包汤圆。农业科技普及参观科技场馆,丰富农业科普知识,增强学生“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以参观、考察等为学习形式。参观现代农业园、花卉园艺

14、场、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场;考察节能减排;考察绿色能源,现代农机,综合利用水力资源。拓展探究学习,拓展学科知识,为课堂知识提供学习时间的机会,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设立相关研究型课题;环保类拓展型课程,地理类拓展型课程,生物类拓展型课程,无土栽培,田园课程。学农集体生活,增强自主自律,加强学生自觉遵守学农纪律的意识,养成生活有规律的习惯;组织学生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增强意识;增添活力;增加才敢;增进友谊。组织农趣活动,丰富学农期间的业余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交往能力及野外生存能力等。根据乡村自身资源,组织充满农趣的活动,定向越野、拔河比赛、蹴鞠踢毽、农趣运动会、学农游艺棋、学农联欢会、谜语竞猜等。阳气决定着脏腑的工作能力,而脏腑的工作能力又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寿命,所以说,想要身体好一点,寿命长一点,就要学会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增加阳气。健康人晒晒太阳,就能吸收到充足的阳气了,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特别虚弱的人来说,恐怕吸收来的阳气也不够解燃眉之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