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7771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和负数-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知识回顾,问题一: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数?你能按照某一标准将它们分类?,自然数:0、1、2、3,分数(小数):1/2、0.36、5%,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问题背景,1、天气预报2005年3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 3 ,第一课时,1.1正数与负数,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数大于零叫做 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 如+0.5、+3、+1/2“”号可以省略。 我们把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负号

2、“-”的数叫做负数。如、.、-2/3,概念引入,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号读做“负”,如:“”读做“负”;“”号读做“正”,如:“”读做“正”。“”号可以省略。,练习,首页,上页,下页,1.读下列各数,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 +7、-9、4/3、- 4.5、998、,解:+7、4/3、988是正数,-9、-4.5 是负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宋代词人苏东坡写下的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佳句,其中, 、 、 , 都是自然世界、人类生活中截然相反的状态的真实描绘,这些矛盾的东西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氛围。 在数学世界里,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是这个大

3、家庭的成员,它们彼此矛盾而又各平相处,为数学世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为什么要引入负数,阴与晴,悲与欢,离与合,说明,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300元和支出200元,零上6和零下4,向东30米和向西50米等等,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对于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哪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带有任意性,不过习惯上把向东、上升、盈利、运进、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它们的相反量规定为负的。,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如果80m表示向东走80m,那么-60m表示 。 2.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的水位变化记作 m

4、。 3.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 ,夜间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向西走60m,- 3,+126,- 150,解释图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10表示白天温度为零上10,-5表示晚上温度为零下5。,0只表示没有吗?,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2.温度中的0; 3.海平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身高比较的基准; 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引入正负数后,0不再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 它具有丰富的意义,是正负数的基准。,观察下图,试着说明它们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0,2、若将28计为0,则可将27计

5、为1,试猜想若将27计为0,28应计为 。,探究活动,1、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 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例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额的增长率 :,美国 6.4%,,德国 1.3%,,法国 2.4%,,英国3.5%,,意大利 0.2%,,中国 7.5%.,“负”与“正”相对,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增长6.4,就是减少6.4,没有增加又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增长率为0,本题小结,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 具有_ 的意义.,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