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77224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 东莞中学语文科 张兰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录及其读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其变化与进步主要表现为政治性的逐渐淡弱和人文性的增强,尤其是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影响强有力的注入,彻底改变了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对鲁迅文本的革命化阐释。本文旨在梳理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的历史状况,并对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实践提出建议。关键词:鲁迅作品;中学语文教材;反思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作品几乎是作为第一批现代白话文学作品的典范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尝试新文学创作仅仅两三年时间后,国内各书局和各省教育厅及一

2、些著名学校,就开始在他们各自编写的国文或者国语类课本中,选编已经发表出来的鲁迅作品。建国以后,鲁迅作品的选编在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呈上升的趋势,甚至有很多作品得到国共两党的政权的共同认可,就是在政治矛盾十分敏锐的文革时期,鲁迅的作品也大受选编者欢迎。当然这一时期鲁迅的作品同其他许多文学作品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选编者扭曲地读解其中的精髓,造成这一时期文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日趋健全,在中学语文选编过程中对鲁迅作品仍表现出特别的偏爱。在科学删减的基础上,又新选了不少篇目,体现了选编者的时代意识和文学眼光,在保证鲁迅经典性作品基础上,又考虑

3、到广大师生的接受难易程度。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显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数量已经减少。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史和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走向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本文旨在梳理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鲁迅作品的选编和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语文教学开始有了自己的体系,在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鲁迅作品也渐渐摆脱了政治任务的“枷锁”,向人文教育迈进,并在实践中开辟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一)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1978年随着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第一次把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狂人

4、日记选入教材,同时与“文革”时期相比,增选了散文雪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风筝鲁迅自传范爱农,小说呐喊自序,杂文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人生识字胡涂始等。删掉了小说风波、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和时代特色较强的杂文我们不再受骗了、答北斗杂志社问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这一时期教材总共收入了鲁迅作品30篇,其中小说9篇、散文8篇、杂文13篇,其中范爱农阿长与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鲁迅自传五篇属中学语文课本第一次选入;风筝一文,曾在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这是该文相隔半个多世纪后第二次入选。但1982年对这套教材进行修订时又删掉了风筝范爱农雪人生识字糊涂始一件小事铸剑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此次修订后,教材中的

5、鲁迅篇目共有18篇,数量更趋于适中。但一些优秀的作品如雪铸剑却被删掉了。这一阶段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总体上是对“文革”前17年大部分选目的恢复。教学内容上开始全面清理“文革”时期的错误观点,“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主题进行了重新的讨论。1986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意味着鲁迅作品教育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教学中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启迪学生思索人生、社会,并结合作品的语言风格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这些表明鲁迅作品教学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表现在对鲁迅的角色定位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介绍:鲁迅(1881193

6、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介绍将鲁迅文学家的位置放在了首位,思想家的身份居其次,革命家的身份放在了最后。这样鲁迅作为文学家的价值得到了首肯,同时也兼备了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作用,这种介绍一直沿用至今。从这一时期教材读解内容来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来启发青少年“热爱新社会,痛恨“四人帮”,“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社戏“实际上提出了辛亥革命没有看到也不可能解决的农民问题和知识分子问题,启示知识分子应该思考到农村去,和农民打成一片这一重大课题”;人生识字糊涂始是围绕着语文改革问题,阐明了大众文艺应当

7、运用有生命的语言的原则问题;答北斗杂志社问用来告诫文学青年应该认真学习文艺理论,严肃对待创作,深入生活,走革命文学的道路;拿来主义第一次被收录,通过对拿来过程中分析、辨别、占有、挑选以及拿来主体的素养要求的强调,全面、辨证、精辟地论述了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阐明了丰富而又系统的文化继承观。这一时期的鲁迅及其作品解析虽然仍是在一定的政治思想的规范下进行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文本文学价值的研究,但在纠正“文革”时期思想错误和树立科学正确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社会引路人。与前期相比,这一时期的教学还显示出一个值得后来者学习和借鉴的做法,即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取过来指

8、导教学。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材中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和后面的思考与练习,如祝福的主题,在1961年“阶级斗争为纲”时代,被认为是批判“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80年代的语文教材调整了思考与练习的内容,强调了“礼教吃人”的主题,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肯定。比起前者,后者更能体现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这一时期鲁迅作品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高考制度的恢复,学校讲求升学率等“应试教育”方面的影响,“标准化”教学的倾向严重。对作品理解完全 按照教参的标准答案进行“标准化”教学,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拓和培养。对故乡的提示,仍强调“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

9、的社会根源”,未能从小说的艺术结构总体出发,挖掘作品“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和隔膜”的主题。孔乙己的提示过于将重点集中在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揭露上,忽视了作者对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的思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提示认为“ 孩子们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仍溜到小花园中去戏耍,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是“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的结论太牵强,有过度升华之嫌。语文教育一切听从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只会考试“ 机器”;同样的,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也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实现教学,而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被预设的模式套牢,没能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而对鲁迅作品的探究还是没有完全脱离政治意图的轨

10、道。但总的来说,较之改革开放以前有了质的飞跃。 (二)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新课标的实行,鲁迅的作品选编篇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20世纪90年代末鲁迅作品选目,散文包括雪风筝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记念刘和珍君鲁迅自传范爱农;小说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杂文包括灯下漫笔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从这些篇目可以看出,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小说、散文得到保留,之前被删掉的散文雪风筝范爱农又回归了到教材中,而杂文数量与上一阶段相比已大大减少。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大纲关于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

11、中学实验课本在全国推广。在2000 年新编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增加了鲁迅自传流产与断种等篇目,阿Q正传由节选改为全文,并附加了阿Q正传成因一文,意在帮助广大师生更为全面地了解鲁迅著作,特别是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内容,增选的幅度和具体篇目都是适当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出版的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教科书,初中和高中部分一共收入鲁迅作品12篇,这是建国以来除了“文革”时期的历次语文课程改革和历套语文教材中篇目最少的。其他版本的,如江苏版、山东版、广东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均不超过15篇。虽然从总体上看,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已经减少,但一些经典篇目仍然得到保留,而且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仍然占据优势地位,而

12、且编排上也更加合理。在体裁方面,教材选编包括了小说、散文、杂文、序言。在选篇题材上,既有“未庄”这样的乡村生活图景,又有“鲁镇”这样的市镇人情世态;既有闰土这样纯真机敏的乡村少年,又有孔乙己这样落魄迂腐的下层知识分子;既有受尽摧残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又有舍生取义的革命先驱夏瑜。从主题的丰富性上看,社戏歌颂了真诚与爱,祝福“友邦惊诧”论对虚伪礼教、骗人言论进行了投枪式的驳斥,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深沉悼念,阿Q正传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从编排顺序上看,反映童真童趣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小说社戏,略有难度的小说如孔乙己风筝雪故乡等,编者全部安排在了初中语文课本中。小说阿Q

13、正传狂人日记和杂文拿来主义思想内涵相对深邃、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则编进高中课本。由浅入深的作品编排,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严格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迎合了现代中学生心理认知和思想成长的需要。在减少的篇目中杂文的数量变化最大,不仅在新时期如此,从鲁迅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对杂文的增删变化幅度是所有入选的鲁迅作品中最大的。在建国初期到1966年的第一个阶段即1950年1955年,入选的杂文篇目较少,仅“友邦” 惊诧论最先和最后我们不再受骗了3篇,后两篇入选不到一年时间就在修订时删掉了。1956年1957年入选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2篇,1958年1965年在以

14、前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文学和出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共达到8篇。文革时期杂文颇受欢迎,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和文学和出汗“友邦惊诧”论流氓的变迁答托洛茨基派的信三月的租界答北斗杂志社问均被选入数量上超过以前。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杂文的数量多达13篇。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入选的杂文篇目减少了,有灯下漫笔拿来主义流产与断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共6篇。杂文的入选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不得不引起人的深思。上世纪末,中学语文界掀起了一场中学语文教育大讨论,鲁迅研究界部分

15、专家介入了这场讨论。讨论涉及中学鲁迅作品的选目问题,主要意见有二:一是中学鲁迅作品中有些选目不妥,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骂人”的文章,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文学和出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均应退出中学语文课本;二是认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篇目太多,师生普遍持反感态度。对前一个问题,随着鲁迅研究的深入,争论越来越少,共识越来越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这类文章己经被撤换,这也就成了杂文篇目为什么减少的重要原因。对后一个问题,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和鲁迅研究专家之间存在较大分歧,最后,课本编者更多地听取了鲁迅研究专家的意见,维持中学语文课本中15篇左右的鲁迅作品。虽然从篇目上有所减少,但鲁迅教学的实践却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人文教育。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