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17582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 三上 4 古诗三首(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古诗三首,R三年级上册,推开秋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秋景秋思秋情,它们互相交融,浑然一体,凝聚于诗人的笔端,默默铺展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你看,艳艳的枫叶红了,恰似二月的春花;圆圆的橙橘熟了,已然最好的时节;萧萧的风声响了,勾起浓浓的乡情,寒,hn,我会写,字词学习,径,jn,斜,xi,霜,shun,赠,zn,刘,li,盖,i,菊,j,残,cn,君,jn,橙,chn,送,sn,挑,tio,左右结构,犹、傲、橘,我会认,犹如 高傲 橘子,yu,o,j,走近作者,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读,解句意,知诗意,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沿着弯曲的石头小路走上山去,在云雾弥漫的深处有山居的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因为。 (我)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鲜艳。,二读,品诗味,体诗情,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写到的景物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生”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也说明山之高。“有人家”又让人联想到炊烟

3、袅袅、鸡鸣犬吠的乡野生活,让所见之景充满生气,同时又照应了前一句中的“石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到的景物有:枫林、霜叶。,晚,“晚”表明诗人对这满山红叶喜爱至极,流连忘返。,全诗的中心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比,将“霜叶”和“二月花”作对比,突出了霜叶的嫣红,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诗文小结,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节,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走近作者,苏轼 (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zhn),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

4、/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一读,解句意,知诗意,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擎:举,向上托。 荷花凋谢,连那遮风挡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花朵开败了的菊花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二读,品诗味,体诗情,整体把握 赠刘景文写的是 季的景色,从“ 、 、 、 ”这些景象中能看出来。,秋,荷尽,菊残,橙黄,橘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雨盖”指荷叶,诗人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萧瑟景象,

5、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对比,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年好景”指收获的季节,“橙黄橘绿”指秋天的丰收之景,深秋的景色被诗人描绘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思考:秋天的颜色只有橙黄橘绿吗?,我会说,诗文小结,这首诗通过描绘了“荷枯、菊残、橙黄、橘绿”的景色,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走近作者,叶绍翁 生卒年不详,字嗣(s)宗,号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美,长于白描。诗都收在诗集靖逸小集中。,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一

6、读,解句意,知诗意,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风声。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时,送来深深寒意,江上的阵阵秋风惹起游子思乡之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夜深了,篱笆深处,灯光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正在忘情地逗蟋蟀。,二读,品诗味,体诗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里有两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并说说用得好在哪里。,诗句中的一“送”一“动”,寄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把梧叶、秋风写得有情有义。这些物态声情的诗句烘托了诗人悲秋思乡之情,而且把读者也带入了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情境中。,这两句虽是

7、写景,却字字传情。诗人借飘零梧叶、瑟瑟秋风、袭人寒气、触耳寒声,有力烘托出自己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孤单寂寞之心境,抒发了一种惆怅难解、思乡念亲的感情。,借景抒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儿童们不顾瑟瑟秋风、阵阵寒意,深更半夜了,还兴致勃勃地捉蟋蟀,这种意趣和情趣自然而然地引发了诗人的联想,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而此景此情,也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文小结,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天里思念家乡的情感。,拓展运用,古诗中的特定事物常带有特定的意蕴,如菊代表坚强、清高。你知道下面这些事物所代表的意蕴吗?,柳树 惜别、

8、留恋、祝愿 梅花 勇敢、高洁、百折不挠 松树 正直、坚贞 梧桐 坚强、凄凉 月亮 思乡、念亲,课后习题,指导:在熟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而且要抓住诗中的主要词语,串联背诵。如山行一诗中,抓住“寒山、石径、白云生处、枫林、二月花”,边读边想象情景,就会容易背出来了。默写山行,注意要一字不误,包括标点符号,诗中易错字有“径、生、坐、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从山行里的“寒山”“霜叶”、赠刘景文里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夜书所见里的“寒声”“秋风”等语句均可发现。,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 些地方发现的?,读下面两行词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美丽的景色,你看那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鲜艳。,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