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1001598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传承国学立身行为习惯育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国学立身 行为习惯育人养成教育,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可见,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教育的根基,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积淀过程。在本溪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的引领下,在我校以崇礼文化为特色 推进习惯教育的经验指导下,通过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对养成教育进行了有效尝试。通过学习培训、理解内涵、确定目标、实施操作四个环节,扎实推进养成教育进程,强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由认识向行为转化,由行为向习惯转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规范管理制度,保障养成教育实施为了保障养成教育的落实与实施,我校与全体教师达成协议,“立 终 身从教志

2、向,树为人师表品行” ,形成 “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的良好德育氛围。同时制定养成教育工作方案、 班主任德育量化考核细则、 行为规范班考核细则;签订安全责任状、 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等各项德育工作的检查评比、奖励制度,并与评优评先晋级直接挂钩,定期召开学生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德育先进表彰会,通过这些举措,提升养成教育工作质量,保障学校养成教育工作长效持久地发展。二、创建校园文化,营造养成教育氛围。我校充分挖掘和谐校园文化的精髓,与养成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营造出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首先,我们精心布置走廊墙壁,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从命名到布置,从内容到

3、寓意都赋予传统文化的色彩,走廊文化别具一格。四个楼层突出四个主题:一楼经典古诗,二楼励志名言,三楼国学文化,四楼辉煌历史。校风 “勤、学;善、思;德、行;感、悟” 八个大字,滋养学生心灵,凸显思想张力;道德篇爱莲说、 劝学,开启学生心智,凸显道德魅力,与主题内容相得益彰,寓意深刻。其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橱窗、板报、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工具,向全体师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以此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师生校园生活品质,进而达到育教无痕,润物无声的作用。三、传承国学经典,引领养成教育践行。“闻 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 ”让学生与经 典为友,与圣贤相伴,从经典中

4、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启迪心智,学会做人。我校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始终贯穿其中,增强学生文明礼仪、人文思想、崇尚自然的良好道德意识。首先,开展“ 国学经 典” 诵读践行活动, 让每位学生都能达到烂熟于口、铭记于心,在诵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国学教育的魅力。其次,开设弟子规课堂,有专职教师授课,把弟子规的教育思想纳入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通过阅读弟子规、播放动画版弟子规、写弟子规学习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践行弟子规,做个好学生。第三,注重总结研发形成教材,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思考,荡涤与升华,我校已研发出“国学经典” 德育校本教材崇礼美文,并形成教材系列 :即好习惯伴我行、 弟

5、子规等教程,它蕴含的精神内核润泽着学校的每一个成员,滋养着学校的每一寸土壤。使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传统美德,讲究文明礼仪等优良习惯切实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中。四、注重德育教学载体,解析养成教育内涵。学校德育工作涵盖了学校一切教育行为和教育因素,我校在日常管理中处处寓养成教育于其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赋予全新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强化常规管理。针对遵守秩序、举止文明等学生好习惯培养,结合学生实际、校园现状,我校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建设文明校园,告别不文明行为”,开展 “文明在校园、文明 进家庭 ” 活动。同时制订了详实的细则要求。并充分发挥文明礼仪生的示范作用,值周教师、值周学生的监督作

6、用及行为规范班的评价作用,使“好习惯” 在常规教育中及时巩固,逐渐形成。2、主题活动推进。将习惯教育与各项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育人功能,通过升旗、队会、队日、传统节日、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常规及特色活动,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学会做人做事,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开展“雷 锋伴我行 ”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 为老人们献爱心、送温暖;邀请关工委刘老师做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题报告,激发了学生们争做新时代小雷锋的激情和决心;各中队围绕雷锋精神,召开主题班队活动,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雷锋精神在学生们心中重新焕发光彩。 “三八妇女节” 、“母亲节

7、”是学生的“孝敬日” ,让学生学会感恩, 铭记母爱进 行孝道教育。 “6.1”儿童节、 “10.13”建队日等活 动,真正使学生达到我体 验、我参与、我快乐、我成长。 3、强化教学渗透。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和行为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科渗透、 养成教育读本的讲授等方法,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从上课到下课,从师生间的问好致意到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从课前准备学习用具到课后清理书包桌椅每一种习惯都要老师关注和培养。语文课内,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范例;思品课上,每一主题都是习惯养成的最佳参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共同感受着习惯的力量,品尝着收获的甘

8、甜。4、家校同步。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我们通过“致家长一封信”、 “家长会”、 “家教培训” 、“个别沟通” 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五、学生习惯内化 丰硕养成教育成果我校开展这项课题研究,从最初的规划、探索,到如今的经验初现,形成了以教师、家长好习惯影响带动学生好习惯,以学生一种好习惯迁移多种好习惯的新局面,全校师生共同感受着良好习惯培养带来的巨大变化。“孝 亲 尊师 ”成习惯。校内校外,学生 见 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回到家里为父母捶背、洗脚等。如:我校 4.1 班的姜佳彤转入我校之前是个比较特殊的

9、孩子,不服老师管教、辱骂家长,经过半年来的教育现在已经转变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听妈妈话的孩子,姜佳彤的妈妈含着眼泪说:太感谢后石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了,没有你们,就没有孩子的今天。同时学生文明守纪意识明显提升,助人为乐的事例明显增多,学习习惯明显改善,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明显增强。学生的变化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动力和信心,在推进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一个“明理、导行、评价” 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注重做好以下几点:1、注重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形成自主管理。2、关注学生差异,形成养成教育评价多元化。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在孩子心灵的田地上播下良知的种子,让良好的习惯伴随着孩子终身。在今后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力求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引导、规范孩子们的言行,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习惯成就孩子的未来,让习惯成就教育的理想。传承国学立身 行为习惯育人溪湖区后石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