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1001592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传播学概论 期末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传媒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 媒介媒介,又称为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工,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施拉姆) ,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生活中媒介多

2、种多样,常用的有:邮政系统、大众传播系统、互联网络系统、有线/无线电话系统。3. 符号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是使我们能想起现实不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的事物;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物。性质:符号具有指代性;符号具有社会的共有性;符号的发展性。4. 编码编码又称为符号化,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的首先表现之一。编码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5. 舆论传播学中的“舆论” ,不仅仅是的“公共意见”或“社会合意” ,其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

3、意识和公众意识,是公开意见。即被认为是多数人的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表达的意见才可能成为舆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6. 把关人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筛选、整理、加工并传播信息产品的人。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即面对大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新闻素材时,传播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7. 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或”似而非环境“。拟态环境并非现实环

4、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8.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制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即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组织与环境间的信息互动过程。要素:1) 信息 2)相互依赖 3)网络 4)过程 5)环境形式:正规的组织传播 组织内部传播;组织外部传播非正式的组织传播小道消息( 有任务指向性);谣言 (情感指向性)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特征:组织传播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组织传

5、播的主体是组织;组织传播具有可控性;组织传播的主渠道是社会关系。方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闭门人现象。功能: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手段性功能和满足性功能。(1) 组织传播确保组织内部协调活动的发生,即建立起组织内部成员的联系协作,以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2) 确保组织的内部与组织的外部环境建立联系,以完成组织与其外部社会的联系,加强信息的交换活动,以适应环境。(3) 确保组织内部的情感交流,加强相互了解,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4) 通过组织内部的多层面、多角度的信息交流来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形成积极的情绪。9.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为传递或交流知识、意见、情感、愿

6、望等的社会行为,也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也叫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最典型、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的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相比,属于非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的网络:环形模式;链形模式;丫形模式;轮形模式。人际传播的心理需求:自我表现;自我评价,认识自我;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控制周围环境;满足情感需求;教导功能。10.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

7、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被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征: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意见领袖的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11.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 M.E.麦库姆斯和 D.L.肖于 1972 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

8、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即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理论特点: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 “议程设置”假设的着眼点在这个过程的第一层面。亦即作用于认知阶段。2、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不是某媒体某次传播活动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的、较长时间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3、 “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这样的媒介观:传播媒介是从事 “环境再造构成作业”的机构。即传媒对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意义:议程设置理论

9、从考察大众传媒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解释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不足:只强调了传媒“设置“社会议题的一面,未能涉及到传媒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12. 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使用与满足“这一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拓展了对效果研究的领域。但该理论也有不足:1) 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

10、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2) 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无法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3) 对受众能动性的研究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接触“的范围内。13. 受众权利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当我们把受众看做社会成员和公众时,受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1、通过传播获知信息的知情权;2、使用媒介进行交流的权利;(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3、受众享有讨论的权利;(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认识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

11、传播)4、受众受到新闻侵害的时候有要求补偿的权利。14. 大众传播内容的特点传播内容是传播的中心环节,亦即传播者欲表达并用以影响受者的话的意义。所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受者的信息都可以称为传播内容。大众传播内容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综合性2、公开性 3、开放性(交流性)4、大众性5、政治性结论: 大众传播内容不是信源信息的全体,而是大量信息经过高度选择之后的抽样。潜在受众接收到并使用的信息,又只是他们选择后的抽样。 大众传播内容中相当大量的部分是娱乐性的,而非消息性的。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分散人们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而非引起他们对此类问题的高度重视。 大众传播内容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内容上是通俗平

12、易甚至平庸的。唯其为此,才能尽可能多的吸引受众,满足其需求 15. 大众传播与新闻学的区别16. 互联网在 21 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全球信息系统。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传播平台,它既是个人信息处理的工具,也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手段,而大众传媒也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其每一个页面都有“出版物“的性质。随着网络的发展,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属性也越来越显著。互联网提供的论坛、博客等信息发布与传播手段,还为个人作为传播主体参与大众传播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这一点,对传统的大众传播结构的变革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互联网传播的

13、特点有: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2、信息内容的海量性;3、信息形态的多媒体性;4、信息检索的便利性;5、传播过程的交互性;6、传播范围的全球性。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大众传媒带来了强大的挑战,也为它们未来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生机,与互联网传播融合,实现自身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了传统大众传媒亟待解决的课题。17. 网络水军网络水军是网络最近衍生出的一种新职业,他们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以此获取报酬。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的发帖的人被叫做“网络水军” 。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最广大的“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

14、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网络水军有专职和兼职之分。网络水军的存在是网络营销的进阶。网络无限普及,从城市铺向农村各个角落,网络市场的膨胀成就了这些网络钟点工的兼职工作。但是网络水军是双刃剑,需要各个网络公司把握好应用角度。网络水军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它可以帮助幕后的商业企业,迅速地炒作恶意信息并打击竞争对手(网络打手),也可以为新开发、新成立的网络产品(如网站、论坛、网络游戏等)恶意提高人气、吸引网民关注和参与。更为甚者,不少无良的网络水军被国外别有用心的机构和资本支持,不断在国内各大论坛发布和张贴攻击信息、造谣言论或挑拨语言,制造网民

15、间的矛盾、进行不可告人的网络文化渗透。例:当一部热门电视剧、电影上映之时,就有人在网络上发帖招募水军,攻击或赞美。除此之外,要骂一些明星,或捧一些明星的时候,也有人在网络上进行招募。在网上发一个骂人帖通常可以获取 5 角钱的收入;如果能写成一些看上去相对有文化的文章,则可以获得 5-10 元不等的报酬。而幕后黑手可能是电视台、制片方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也不排除制片方的自我炒作。18. Blog Microblog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客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长起来,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

16、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也是博客的重要要素。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博客多元化的功能指向,尤其是在传播上的即时性、全面性、包容性和互动性功能,使其日益成为网民钟爱的传播方式,以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起来。博客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体系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甚至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很大一部分受众,新闻博客对新闻传播格局的改变引发了新闻观念的变革,改变了传统媒体运行的逻辑。传统新闻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或参与到博客中来,重视和加强交流,关注受众反映,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元需求。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Web 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来实时发布简短消息。它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但在信息数量上会受到限制,比如新浪微博最多不会超过 140 字,这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