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3542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相关运算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1有理数的乘法(3)教学目标1.经历猜想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过程,培养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能力.2.知道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会利用它们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及其应用.2.难点:猜想分配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口答:(1)1234(2)1(2)34(3)1(2)3(4)(4)(1)(2)(3)4(5)(1)(2)(3)(4)(6)(1)(2)(3)0(4)2.填空:(1)加法的交换律:ab ;(2)加法的结合律:(ab)c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哪一位同学

2、能说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内容?生:(师出示下面板书)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师:大家把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内容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生默读)师:与加法类似,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是成立的.请同学们根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内容,说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内容.生:(多让几位同学说,最后师和学生一起将板书中的“加”改为“乘”,将“加数”改为“因数”,将“和”改为“积”,将“”号改为“”号)师:请大家一起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读一遍.(生读)

3、师:(指abba)为了书写方便,以后我们把ab中乘号省略不写,这样abba就写成abba.(板书:即abba)师:(指(ab)ca(bc)同样乘法结合律的乘号也可以省略不写,这样(ab)ca(bc)就写成(ab)ca(bc).(板书:即(ab)ca(bc)师: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我们可以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运算.请看例1.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25)(85)(4).师:(指例1)按顺序计算这道题,大家都会做,但运算有点复杂,怎样利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生尝试,师巡视)师:(板书:解:(25)(85)(4)利用乘法交换律,(指准式子)可以交换2

4、5与85两数的位置.(板书:(85)(25)(4)师:(指准式子)利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先计算(25)(4). (25)(4)等于什么?生:100.(师板书:(85)100)师:(85)100等于什么?生:8500.(师板书:8500)(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3.用简便方法计算:(1)(5)(4.5)2;(2)()(0.5).(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乘法除了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还有分配律.(板书:分配律)什么是分配律呢?请大家完成下面的探究题.4.探究题:(1)验证5(37)5357成立吗?验证53(7)535(7)成立吗?(2)观察上面两个等式的特点,你得出的结论是 _ ;(3)你

5、能把这一结论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做探究题,师巡视指导,并将上面两个等式板书出来)师: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各自的探究结果.容易验证,(指板书的等式)这两个等式都是成立的,通过观察、分析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师:(指板书的等式)通过观察、分析这两个等式的特点,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边讲边板书:a(bc)等于(边讲边板书:)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数相乘,(边讲边板书:abac)再把积相加.(边讲边板书:)师:利用分配律,我们可以对一些加减乘混合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例2 用两种方法计算()12.(师按教材中的两种解法板演讲解,然后向学生提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括号中含有减法,但仍可以用分配律呢?简明的回答是:因为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减可以看成加,所以可以用分配律) (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5.用两种方法计算18().(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利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可以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上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多让几位同学表达个性化的看法)(作业: P33练习(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