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34884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6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串联校正网络(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六 串联校正研究 院( 系): 自动化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学 号: 实 验 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2017/12/22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目 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3二实验原理3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3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4五实验记录4六预习与回答10七实验结论13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熟悉串联校正的作用和结构2. 掌握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3. 在时域验证各种网络参数的校正效果二实验原理(1)本校正采用串联校正方式,即在原被控对象串接一个校正网络,使控制系统满足性能指标。由于

2、控制系统是利用期望值与实际输出值的误差进行调节的,所以,常常用“串联校正”调节方法,串联校正在结构上是将调节器Gc(S)串接在给定与反馈相比误差之后的支路上,见下图。被控对象H(S)校正网络Gc(S)设定工程上,校正设计不局限这种结构形式,有局部反馈、前馈等。若单从稳定性考虑,将校正网络放置在反馈回路上也很常见。(2)本实验取三阶原系统作为被控对象,分别加上二个滞后、一个超前、一个超前-滞后四种串联校正网络,这四个网络的参数均是利用Bode图定性设计的,用阶跃响应检验四种校正效果。由此证明Bode图和系统性能的关系,从而使同学会设计校正网络。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1)不接校正网络,即Gc(S)

3、=1,如总图。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2)接人参数不正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2。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3)接人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3。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4)接人超前校正网络,如图4-4。由于纯微分会带来较大噪声,在此校正网络前再串接1K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5)接人超前-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5,此传递函数就是工程上常见的比例-积分-微分校正网络,即PID调节器。网络前也串接1K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THBDC-1实验平台THBDC-1虚拟示波器五

4、实验记录(1)不接校正网络,即Gc(S)=1,如总图。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Bode图: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为0,原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超调量,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有限,相角裕度一般;响应时间方面,穿越频率较小,响应时间较长。(2)接人参数不正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2。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接入参数不准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Bode图为: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精度方面,初始斜率为0,新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超调量,相角裕度为负,Bode图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有限

5、,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为负系统根本不稳定;响应时间方面,由于穿越频率更小了,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长。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预计表现比原系统还要差。(3)接人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3。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接入滞后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Bode图为:阶跃响应函数:分析: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为0,所以新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因为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因此系统更稳定;响应时间方面,由于穿越频率更小,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长。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

6、时间慢。(4)接人超前校正网络,如图4-4。由于纯微分会带来较大噪声,在此校正网络前再串接1K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接入超前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Bode图为: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精度方面,新系统存在稳态误差(初始斜率为0);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系统更稳定(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更比滞后校正响应快(穿越频率变大了)。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5)接人超前-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5,此传递函数就是工程

7、上常见的比例-积分-微分校正网络,即PID调节器。网络前也串接1K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接入超前-滞后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Bode图: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不再为0新系统不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故系统与前几个校正相比也是最稳定的;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是所有校正中最短的(穿越频率最大,频带最宽)。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稳态误差非常小、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校正效果最好。六预习与回答1. 写出原系统和四

8、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它们的Bode图,请预先得出各种校正后的阶跃响应结论,从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说明五种校正网络的大致关系。 (1)原系统传递函数: Bode图:预期结论:精度,原系统存在稳态误差(初始斜率为0);稳定性,存在一定的超调量,相角裕度一般(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有限);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较长(穿越频率较小)。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预计表现一般,本实验作为标准参照。(2)图4-2参数不好网络:传递函数为:Bode图:预期结论:由Bode图可看出属于滞后校正。从精度上看,由于初始斜率为0不能改变系统稳态误差;从稳定性看,超调量可能会增加,减小相角裕度,由于图中频带-20

9、dB折线长度比原系统短,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因此估计系统难以稳定。(3)图4-3滞后校正网络传递函数为:Bode图为:预期结论:从精度上看,由于初始斜率为0,并不能改变稳态误差。从稳定性看,可以减少超调量,增大相角裕度,新系统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相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系统更稳定。从响应时间看,由于穿越频率更小了,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长。因此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响应时间较慢。(4)图4-4超前校正传递函数为:G3s=0.1s+1Bode图为:预期结论: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为0不能改变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可减小的超调量,获得更大的相角裕度

10、,由于新系统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系统更稳定;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更比滞后校正响应快(穿越频率变大了)。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5)图4-5 PID校正传递函数为:G4s=(0.1s+1)(0.2s+1)0.2sBode图为:预期结论:精度方面,由于初始的高斜率提高了系统型别,初始斜率不再为0,消除了位置误差,新系统不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系统与前几个校正相比也是最稳定的(新系统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

11、裕度较大);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是所有校正中最短的(穿越频率最大,频带最宽)。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不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可以看到是一个较为满意的校正网络。2. 若只考虑减少系统的过渡时间,你认为用超前校正还是用滞后校正好?答:超前校正好。增大了穿越频率,拓宽了频带,减小了过渡时间。3. 请用简单的代数表达式说明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的方法答:要减小稳态误差:提高BODE图初始斜率;要提高稳定性,减小超调量、增加相角裕度:拉长中频带-20db折线的长度;要缩短响应时间:扩大穿越频率。代数表达式:(1)根据系统对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校正增益Kc,并画

12、出未校正的伯德图(2)求出为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若-65,则不应采用超前校正(3)根绝瞬态指标选择截止频率,计算校正环节时间常数T和aT,其中(4)若不能采用超前校正,则根据相角裕度重新选择截止频率,该频率处有算出未校正系统该处的幅值,由此求出b,得到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串联校正的作用和结构,掌握了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的方法,在时域验证各种网络参数的校正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我们按照指定接线图进行接线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于是我们将接线电路一部分一部分的仔细分析查找错误原因,最后发现了原来是少接了一个器件。这提醒了我们,在对电路进行接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细。阳气决定着脏腑的工作能力,而脏腑的工作能力又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寿命,所以说,想要身体好一点,寿命长一点,就要学会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增加阳气。健康人晒晒太阳,就能吸收到充足的阳气了,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特别虚弱的人来说,恐怕吸收来的阳气也不够解燃眉之急的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