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942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去括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去括号;2、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得出去括号法则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3、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通过参与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与难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探究:问题1: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1) (+1)(x3); (2) (1)(x3)。问题2:请你试填,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1)+(x3)= _ ; (2) ( x3)=_。问题3:你通过问题1、问题2两题能发

2、现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化规律吗?问题4:你能用问题3中发现的规律把下面两题中的括号去掉吗?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120(t0.5)= _;(2)120(t0.5)=_。这样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形式设计教学程序,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课本中去括号法则的难度。因为把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中既“变符号”又使用“乘法分配律”分解为两个步骤:先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外的因数乘进去,再依据符号变化规律去括号,这是学生很容易做到的。学生在去括号时知道,括号前面是“+”号,把

3、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当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一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如果括号前面的数字因数不是+1或1,要先把括号前的因数乘成进去,再去括号。因此很容易掌握了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就防止了出现“变符号”与“使用乘法分配律”顾此失彼的错误,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本中去括号法则的理解。通过做练习实践,学生去括号时准确率很高,这要比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去括号法则效果好得多。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4、相反。2、导学达标例4 化简下列各式:(1)8a+2b+(5a-b); (2) (5a-3b)-3(a2-2b)。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由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按照步骤正确地去括号,将式子化简。例5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此题是应用题,涉及到列式表示数值关系、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公式,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合作能否解决此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能力。进一步练习去括号时的符号变

5、化规律。随堂练习:课后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3、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的收获?学生小组内交流后,集中展示自己的收获。4、布置作业:课本69页 习题2.2 第2题5、教学反思: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这一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解方程的基础。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时符号变化规律,为整式加减运算做好准备。对于法则的教学,我的操作程序为:“问题情境探究猜想验证论证获得法则变式深化变式训练总结升华”。首先,从小学算术过渡到代数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得出:括号前因数是1时,去括号前后符号的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利用两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

6、对猜想进行验证。一种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括号外的因数转化为1的形式后再去括号;另一种是将括号前的因数和符号看做是一个整体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其结果,从而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得出法则后,不急于应用法则解决问题,而是对法则进一步探讨,对法则作语言变式,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教学语言的转换,使学生对法则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最后根据学习目标精心分层选编题目,并通过变式得到变式训练题组,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深化对法则的理解。引导他们总结应用法则的要点和技巧。从课堂反馈和科组讨论及许老师的点评,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应遵循“低起点,分步骤,快反馈,深拓展”的原则;备课时应该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例题进行适当的分类;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要规范化,通俗易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