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757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小河初级中学 郭昌富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设计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从而感受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在前一学段已经了解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识图和

2、作图等技能,并能根据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的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了初步的合情的推理能力,积累了基本的理性思辨及推理论证经验,但思维水平仍以经验型为主,理论型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在推理论证方面须坚持“经历观察、实验、类比、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知识分析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单元第三节内容,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有粗浅的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角,理解他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角的概念的实际必要性,并引入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

3、角平分线、补角和余角,本节内容是平面几何的基础,在后续三角函数的学习中进一步的体验和提升。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教学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

4、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学法指导发现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教学资源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评价1、评价量规:随堂提问、练习反馈、作业反馈2、评价策略:坚持“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

5、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及目的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图片的展示为新知识的探究做好铺垫。提出挑战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动二:问题诱导,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学习和探究掌握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活动三:变式训练,强化认知反馈练习,加深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活动四:概括总结,拓展认识回顾本节课知识,将所学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活动五:推荐作业,延展认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 学 程 序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与教学评价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三角尺的两个锐角和等于多少?问题2: 如图,直角三角形缺少的角你能求出它的度数吗?【教师活动】

6、(1)出示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揭示并板书课题。(3)关注并适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活动】(1)结合问题,观察图形尝试回答。(2)同桌相互交流个人意见。【媒体使用】出示问题1、2、3。【赏 析】问题1、2旨在揭示课题;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其求知欲。活动二 问题诱导,探究新知问题一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37页“思考”前的容,住意“小贴示”,3分钟后,能正确的说出两角互余和互补的概念。问题2:如图AOD = 90,那么1+2 = 多少?C12练一练:如图 1+2=90, 1与2互为 ; 1的余角是 ; 1是 的余角 探讨: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12问题3 画

7、出COB的余角并探究一下问题:COBAD在图形变化过程中:猜一猜: 你发现的规律是 ;量一量: 用量角器量一下角的度数; 折一折:对折一下再次验证猜想得到的结论; 议一议:把结论归纳一下:试一试: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结论?问题4: 例1: 如图,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1234问题5:同角(等角)的补角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教师活动】(一)1、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自学结束提问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

8、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2、学生口述,并同步板书。3、教师评价学生“练一练”总结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 90。4、教师引导学生互动完成问题3,并性质要总结并板书。5、在问题3的基础上进行问题4讲练,补充余角的性质。6、指导学生在探究余角的性质的基础上,小组自行探究补角的性质。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补角的性质。【学生活动】1、学生自学,并与教师互动完成对概念与性质的认识与理解。3、探获交流问题3结果;并完成问题4。4、小组互动,讨论问题5,结论的文字表述,一名学生口述,其余学生参与纠正补充。【媒体使用】依次出示角的相关概念及问题3、4、5、6、7。【赏 析】问题4 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探

9、究的平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推理的能力和方法。对于补角及性质是在学生已将余角及性质的结论后的一个自然延续,教学中直接介绍。对于方位角教师应多举一定的实例让学生感知。活动三 变式训练,强化认识题组一:判断:一个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 )若1+2+3=90,那么1、2、3互为余角( )题组二: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题组三: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题组四:课本例三的改编。题组五: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这样的图形中,说出互余的角和相等的角。【教师活动】(1)出示题组一,提出答题要求,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评价学

10、生的表现,用PPT展示确认,强调注意解答过程。(2)出示题组二、三,处理同(1)。(3)老师对题组四和五做出提示,强调推理的严谨,和书写格式。【学生活动】(1)口答题组一运算过程,口述法则。(2)独立完成题组二,关注并评价同伴表现。(3)尝试完成题组三,两人板演,集体评价,关注注意事项。(4)题组四和五,有一定的难度,由尖子生完成。【媒体使用】(出示题组一及其答案;(2)展示题三及解答过程。【赏 析】多媒体的使用 有利于节时增效,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动四 概括总结,拓展认识(1)自主小结:对自己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对同伴谈在学习本节内容

11、时应注意什么?对老师谈本节课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2)教师概括小结,重点强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小结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小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情绪状况等。【学生活动】按要求,进行自主小结,注意倾听同伴意见,反思梳整存在问题。【媒体使用】(略)【赏 析】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活动五 推荐作业,延展认识必做题 1、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2、练习:1、2、3、4.选做题:11、13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作业题【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媒体使用】【赏 析】随时搜集掌握评定学生尝试学习效果,及时回授评定的结果,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质疑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补救知识或方法方面的漏洞。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业层推荐、分类要求。板板书设计课题余角性质补角性质例题屏幕【赏析】看自然,写方便,展思路,显重点。学生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