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问答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26631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问答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证法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其形式多种多样。斗争性绝对(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相对的(3)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三)矛盾精髓【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二者又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还要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看不到特殊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

3、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改革试点与大面积推广,药品研发中的试验与推广。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2)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

4、次要矛盾。【反对】反对主、次不分的均衡论,“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错误观点。【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主旨是在于更好的发展,以发展为中心不动摇,同时注意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抓重点: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做到点子上,好钢用在刀刃上,提纲挈领,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

5、跳蚤,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4、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2)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判断事物的性质主要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抓不住事物的主流、分不清事物的性质;或者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6、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国有企业从现状上看,绝大多数向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但也确有少数企业面临困境和问题;说明建国后特别是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是主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以后的中国,国家的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国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主流,但是也确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以

7、权谋私、贪污腐败,所以要加强廉政建设;对互联网、手机、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评价等。5矛盾是事务发展动力的原理(见教材第二页)6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见教材)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7.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8.整体和

8、部分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区别:二者的内涵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联系: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

9、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说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全面发展;说明航天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9.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系统

10、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系统整体的各个部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4)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发展10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在规律(条件)面前又不

11、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反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应用范围】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本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三大产业的调整、各行各业的股份制改造,

12、我国的对外贸易、外交政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载人航天事业、基因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等方面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注意】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的性质、条件不同而变化。12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3度的原理1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13、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部分先富与实现共同富

14、裕的关系。有进有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15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的质的飞跃的原理(不知道)1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2)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3)辩证的否定: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扬弃。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15、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17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和结果,现实和可能,必然和偶然,现象与本质18现象和本质(1)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2)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也表现本质,它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3)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现象为感官直接感知,本质为抽象思维把握;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现象多变易逝,本质相对稳定;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19,必然性和偶然性(正确分析可能性)(三)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1)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2)偶然性: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3)区别与对立: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