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531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去分母教案 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课题: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第3课时)去分母地点:开原市第三中学班级:七年(8)班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会解此类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数学思考 3 通过去分母,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4 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 5 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解决问题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1 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

2、探究欲望. 2通过埃及古题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 重点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难点 正确地“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历史问题,探究去分母方法 创设埃及古题问题情境,列方程解决该问题;发展利用方程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之一. 同时以学生已有的关于等式性质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探索利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活动2 例题分析,规范去分母过程 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的事项. 活动3 巩固练习,完善解方程程序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3、的一般步骤. 活动4 小结提升,体会数学思想 总结本节收获,体会其中蕴涵的化归等数学思想.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PPT. 教学资源:古埃及纸草书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历史问题,探究去分母方法 引言:前面学了一元一次方程,现在有一个3700多年前的问题看看咱们会不会解决。这件珍贵的文物是纸莎草文书,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在文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问题(1)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2) 你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 问题(3) 不同的解法有什

4、么各自的特点? 教师展示幻灯,呈现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展示不同解法,并请学生表述解法及解法依据 直接用分数系数合并同类项 通分用等式性质去分母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对比两种解法,得到共识:当方程中含有分数系数时,先去分母可以使未知数的系数变为整数,从而解题更加方便、快捷.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体会到“去分母”的必要性; (2)学生是否明确“去分母”的可行性; (3)学生能否总结出“去分母”的一般方法; (4)学生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倾听、思考、理解他人的想法. 利用列方程、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方程的优越性,提高学生主动使用方程的意识. 经过对同一方程不同解法的分析,首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去分母能够使解方程的过程更加便捷,明白为什么要去分母,这是“去分母”这一步骤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同“去分母”是科学的、可行的,明确为什么能去分母. 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参与探索去分母的一般做法的活动,从而发现“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一方法.了解“去分母”的一般方法.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