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492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翁源县周陂中学 陈德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授课老师】陈德胜【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加例题型”课,此种课型中的学习内容一部分是概念,一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一般不放在概念上,要特别留意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移项后会不会改变符号。【教学

2、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2.数学思考:(1)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3.解决问题: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移项、合并解ax+b=cx+d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思想问题。 4.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数学书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2)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在移项法则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以及渗透化归的思想。5.过程

3、与方法:(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2)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探索,交流学习心得以及老师的适当引导、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学重点】1.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寻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法则的探究、正确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互相讨论、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

4、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一:教学流程设计。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达到温习和巩固的目的,同时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作用。二、活动2:想一想(预计8分钟)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引入新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三、活动3:学一学(预计10分钟)设计意图:学生接受新的知识,规范解题的书写过程。强调移项应该注意的问题。四、活动4:练一练(预计10分钟)设计意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多

5、题型的练习,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无味,题型多样化,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五、活动5:.学一学。(预计10分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六、活动6.总结本节知识点和布置作业。(3分钟)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巩固所学的新知,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一、活动1:做一做(预计4分钟)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活动1:做一做。(预计4分钟)解下列方程:(1)6m-1.5m-2.5m=3(2) -7x+6x-4x=-11-4.巡

6、视学生练习情况,制造竞争氛围。完成练习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达到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二活动2:想一想。(预计8分钟)出示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1. 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独立学习,教师巡视,对自学速度慢的、自学能力差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给以暗示和帮扶,有利于自学后的成果展示。3.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展示)(合作交流一)教材问题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

7、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4.得出结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列方程得。3x20 = 4x25(板书)出示问题:怎么解方程3x20 = 4x25?1. 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解形如“ax+b=cx+d”类型的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2. 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3. 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展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讨论,看看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从讨论中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从讨论中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点。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小组长汇总本组的讨论成果。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

8、共同讨论学习、互相帮助学习的良好氛围。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学习提纲的引领下,每个小组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同,反馈的意见不同。因此采取主动自愿的方式,一个小组主讲,其它小组补充。三、活动3:.学一学。(预计10分钟)1.移项的定义: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2.例3:解下列方程:(1)3x+7=32-2x; 1.教师从学生的讨论中总结出移项的定义。2.教师示范的讲解例题。学生认真的听讲老师讲解例题。1、正确的书写解题过程。2.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步骤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反复体会化归的思想。四、活动4:练一练:(10分钟)1.下面的移项

9、对不对?如果不对,请改正?(1)从5+2x=10, 得2x=10+5;(2)从3x=2x-5, 得3x+2x=5;(3)从-2x+5=1-3x. 得-2x+3x=1+5.2.下面的移项正确的是( )A由2+x=8. 得到x=8+2.B.由5x=-8+x. 得到5x+x=-8.C.由4x=2x+1. 得到4x-2x=1.D.由5x-3=0. 得到5x=-3.3.思考:小明在解方程x-4=7时,是这样写解的过程的: x-4=7=x=7+4=x=11.(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2)应该怎样写?4. 下面方程的解法对吗?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解: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5.课堂练习:比一比

10、,赛一赛,看谁算的又快又正确。解下列方程: 1.巡视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給与正确的引导。2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到学生中去,辅导学困生,做学生的引导者。1.学生讨论第1,2,3题。2学生自主的完成课后练习,然后交流完成的情况。讨论解方程应注意的地方。1.用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加深对移项的理解。2.从习题中提醒学生的易错的地方。3.让学生深化理解、巩固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4.不同的题型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活动5:学一学。(10分钟)1.例4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t;如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t

11、. 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2. 课堂练习:王芳和李丽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均每小时采摘8kg,李丽平均每小时采摘7kg.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中取出0.25kg给了李丽,这时两人的樱桃一样多.她们采摘用了多少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假设未知数、寻找问题的等量关系。学生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方法。六、活动6.总结本节知识点和布置作业。(3分钟)1小结:(1)移项的方法,移项注意的事项。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 (3)如何假

12、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问题。2.布置作业。P91 3(3)(4) 4. 5 6.巩固所学,防止遗忘。教学反思:一 对教材的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面对新课标,教师要转变角色、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身份。新课标下,教材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前以老师为主讲、学生认真听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教育理念。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二 对学生的反思:1.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完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2.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寻找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4.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三 对教法的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当老师给出了问题,就应该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去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中认识知识,接受知识。四课堂气氛的转变整节课学生在“讨论、交流、活跃、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