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321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1有理数乘方-教学反思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顺序。有理数乘方书写格式,有理数乘方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来教学。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即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a。a。aa ,记作。在教学上应该抓住以下几点:一、乘方是一种运算。相当于“、”。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如的结果是8。所以说 的幂是8。与24一样,248.所以不能说8是幂,说成23的幂是8。同时强调

2、具有两种意义,它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运算结果 。二、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它的运算,所以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法则是: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 任何次幂是0,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教师在教学时强调做乘方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如 4.三、教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应该强调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时注意教学生的书写格式。分清与 的区别。注意5的平方与12的平方的书写方法。四、注意讲清有理数乘方中的常见错误。 如 ,的区别。前者是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数,后记者是表示2的平方,写法不同计算的结果不同。同时分清分数的乘方的书

3、写。与分清小数的乘方的书写有理数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运算,要结合乘法来教乘方。同时讲清楚区别与联系同时我们作为老师应当做到:博采众长,有效反思 在学校,向学生学习,向同组教师和老前辈学习。学生学习愉快或困惑,是我们反思的最基本源泉,为什么学生学习会愉快、轻松或困难,怎样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愉快,怎样使学习解除困难,我该怎么做,可通过问卷或谈心让学生说说心里话。 同学校向老前辈学习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或请老教师听课评课,与他们一起讨论,可以让你增加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校外多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同样

4、能从别人的上课和评课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课余,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把特殊的问题归纳到一般化,问题和经验经过提升和拓展,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不断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如写文章和搞课题研究其实也是一种很好反思行为。五、教学策略反思在有理数的乘方新课引入环节,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假如一拉扣了6次,你能算也共有多少钱根面条吗?学生很快回答出是64,然后我问是怎么算出的,

5、学生答出,每次前面一次的一倍扣了6次也就是222222=64然后通过书本上的做一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猜猜看,这时纸有几层?2,对折1次报纸变成2层,对折2次报纸变成4层,依此类推,每对折1次层数就增加1倍.你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层数.通过以上情境我马上给出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以及表示方法,通过例题和课堂练习加强巩固乘方概念。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环节未处理好 1、注意和的区别。前者代表2个(2)相乘,后者代表2个2相乘的相反数。念法前者可以念做“负2的平方”,后者可以念做“2的平方的相反数”。 2、注意区别了与,强调了前者是整个分数平方后者只是分子进行平方。 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有理数的乘方概念讲的时间太少,学生一下子还没完全懂。 2、在讲和的区别,没有让学生说出这两者的底数和指数,我只是自己概括了一下它们的区别。 3、例题讲解的太慢,以至后面的课堂练习都没讲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