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1807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设计七下5.1.1相交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 数学 设计者 田瑞琴 单位(学校 安阳市第20中学 授课班级 七年级7班,8班章节名称七年级(下)5.1.1相交线学时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1. 研究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相交。2. 研究相交线所形成的邻补角、对顶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本节(课)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 (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过程和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知;细心观察图形,归纳定义;动手操作,推出性质;动脑思考,例题解析;通过变式训练学习运用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相交线所形成的邻补角、对顶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乐趣。学生特

2、征1 学生学习邻补角,对顶角。需要完成:一.理解定义 二 .掌握对顶角性质 三. 通过训练巩固新知。2 通过本节学习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 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2. 对顶角性质。3. 归纳: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中,4对邻补角,两对对顶角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4. 邻补角与补角有什麽区别?5.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其它三个角的度数.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邻补角定义,对顶角的定义,2对顶角性质1 观察图形,归纳总结2 把重点板书在黑板上,突出醒目的位置,让学生做好笔记。

3、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推理过程1 观察图形,用数学语言写出推理过程,突破难点。2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提出问题2 观察归纳总结幻灯片课件反馈检测训练B.创设情境A设疑播放讲解 归纳出重难点,联系考点。15分钟10分钟多媒体多媒体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

4、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ABCDO12342. 细心观察,归纳定义3动手操作,推出性质 1与3有怎样的数量关系?ABCDO1234你是怎样得到的?相 等4动脑思考,例题解析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 ,求2 ,3 , 4 的度数5.动脑思考,变式训练变式1 若1+3= 80 ,求各个角的度数变式2 若2是1的 3.5倍,求各个角的度数变式3 若 1: 2 =

5、 2: 7 ,求各个角的度数6归纳小结(1)什么是邻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2)什么是对顶角? 对顶角有什么性质?7布置作业教科书 习题5.1 第1、2题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5.1.1 相交线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这里有一把剪刀,握紧剪刀的把手,就能剪开物体,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细心观察,归纳定义仔细观察你所画的图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中,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ABCDO1234 邻补角的定义:1和2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图中还有哪些邻补角?ABCDO1234 .

6、: 上图中1与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定义: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3动手操作,推出性质1与3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ABCDO1234.你能说出1=3的道理吗?.请你用数学语言写出这个过程因为 1与2 互补, 3与2 互补 (邻补角的定义),所以 1=3(同角的补角相等),同理 2=4 4动脑思考,例题解析1234ab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 ,求2 ,3 ,4 的度数解:由邻补角定义,可得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5动脑思考,变式训练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 = ,求2 ,3

7、 ,4 的度数1234ab变式1 若1+3= 80 ,求各个角的度数变式2 若2是1的 3.5倍,求各个角的度数变式3 若 1: 2 = 2: 7 ,求各个角的度数6归纳小结(1)什么是邻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2)什么是对顶角? 对顶角有什么性质?7布置作业教科书 习题5.1 第1、2题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 动媒体的应 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结束 始开 始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相交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中的1和2是对顶角的是()2如图所示,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50,则2等于( )A50 B40 C140 D1303如图,115,A

8、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A75 B15 C105 D165 4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145 B110 C70 D35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若BOC80,则AOE的度数是()A、40 B、50 C、80 D、100 二、填空题1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是邻补角,则2+3_.2下列说法中:因为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因为1与2是邻补角,所以12;因为1与2不是对顶角,所以12;因为1与2不是邻补角,所以1+2180.其中正确的有_三、解答题.如图所示,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

9、65,求4的度数.形成性评价1)自我评价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积极;是否能理顺知识点、能否用所学知识点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或简单的证明。通过“学以致用”,培养及提高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能力。2)互相评价互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依据评价标准,同伴之间对学习条件、过程及效果所做的评价。我们可以让四五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一个评价者为某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重点在优点以及改进建议。反过来,被评的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评语写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方案。学生互评的成功和自评成功一样,需要教师提供榜样,展示优秀的互评范例。3)

10、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的作用是展示,展示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评。当学生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他还必须给予指导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确定目标,收集和编辑档案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目的,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自评和互评,仔细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给学生提出反馈意见,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具体,有针对性,评价应包括优点和缺点,教师评价还可适当运用日常记录的方式或采用学生行为评价表等。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从激趣导学到知识探究每一步都给人清新透明的感觉。(2 )把握好现行教材和同步学习资料,做到先学后教,注意教材的整合,关注课本的目录和附录。(3)正确运用了评价,注重了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增强了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