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10011449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测评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中人教版选修5习题第二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地形崎岖全年降水丰富地表基岩广布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碎屑物多A.B.C.D.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水利工程修建护坡工程清除河道淤泥A.B.C.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较多,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并不能说明这里全年降水丰

2、富,因为冰雪融水也能为滑坡、泥石流提供水源。第2题,防御滑坡、泥石流可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等。答案:1.C2.D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完成第34题。3.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减小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4.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少B.地区干旱程度高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C.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解

3、析:第3题,由图中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数值可知,由东南向西北数值逐渐增大;在洛阳市的西南部,有两个高值中心,一个低值中心。因此D项符合。第4题,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说明该地较湿润,应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干旱程度较高;地等值线向西北增大,应受季风影响。故该地区等值线的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答案:3.D4.D5.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解析: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答案:D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广东省台风风暴潮灾

4、害分布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67题。6.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7.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雨来临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解析:第6题,答案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先识图例,后找分布。第7题,临时建筑物的牢固程度和安全性差,不适合避险。D项中的做法是合理的,因为台风系统的旋涡风雨区在台风中心(即台风眼区)的外围,其危害和破坏性最大。

5、答案:6.C7.B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完成第89题。8.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9.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析:第8题,由图例可以看出,图示重旱省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第9题,发生重、特旱的地区,降水少,气温高,地面干燥度高,易发生森林火险。长期降雨天气易发生滑坡灾害;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大风天气往往会出现沙尘暴灾害;华北地区的冬春季节土地易出现盐碱化现象。答案:8.B9.C10.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中所对应

6、的内容正确的是()A.雪灾大气污染生物冻害低温B.雪灾大气污染低温生物冻害C.大气污染雪灾生物冻害低温D.低温大气污染雪灾生物冻害解析: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伴有降温、大风、雨、雪、霜冻等天气,图中几条灾害链分别是寒潮雪灾农牧区雪灾;寒潮大风沙尘暴大气污染;寒潮低温生物冻害。答案:B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2012年7月23日,三峡枢纽开启7个泄洪深孔泄洪。上游来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万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峡大坝入库流量达7.12万立方米/秒,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结合材料,完成第1113题。1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

7、因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B.下游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不足C.中下游植树造林,补枯能力加强D.低洼地资产与人口的密度大1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除了自然原因外,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修水利工程围湖造田连降暴雨长江流域植被破坏A.B.C.D.13.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但防洪是其首要目标,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带,降水丰富,大雨成灾,小雨也成灾长江沿岸人口、城市密度大,常受洪水侵袭,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江流域能源供应尚未处于紧迫局势长江流域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弱,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效果不明显,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A.B.C

8、.D.解析:第11题,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游地势低平;河床较宽。中上游植树造林,削洪补枯能力加强,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第12题,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和长江流域的气候、水文、地形等因素有关;而人为原因主要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下游地区的侵占河道等因素有关。第13题,将长江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定为防洪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洪灾严重。叙述不准确,与防洪没关系。答案:11.A12.C13.D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完成第1415题。14.造成该区大风天数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

9、力D.向心力15.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B.营造沿海防护林C.修建分洪蓄洪区D.改进耕作制度解析:第14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确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题目中涉及的影响风力的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在图中没有体现,受下垫面影响,摩擦力沿海小于内地,因此大风天数沿海大于内陆。第15题,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可防治旱涝灾害。修建分洪区可防治洪水;改进耕作制度可防治干旱,营造海防林可防止大风和海潮危害。答案:14.C15.B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据此完成

10、第1617题。16.形成诗中描述的景观的天气系统是()17.“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原因是()A.这里距离海洋较近,水汽充足B.纬度位置高,气候严寒,距寒潮源地近C.受夏季风影响强,水汽充足D.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解析:第16题,从诗中可知该地有寒潮过境,产生了大风雪天气,能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应是冷锋。B是暖锋,C为气旋,D为高压脊。第17题,古称内蒙古、蒙古一带为胡地,该地区所处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距离寒潮源地较近,所以这里受寒潮影响的时间早且强度大。答案:16.A17.B读自然灾害与中国奶牛业发展示意图,完成第1819题。18.关于草场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

11、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B.草原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19.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过度放牧,使奶牛数量增多,促进奶牛业的发展乱采、乱挖,导致鼠害猖獗,制约奶牛业的发展奶牛业的过度发展,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因素有草原灾害、社会化程度、奶牛品质等A.B.C.D.解析:第18题,由图中内容可知,草原雪灾、火灾、旱灾、鼠害、虫害、病害、酸雨都可直接损毁草场资源,从而对奶牛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第19题,图中显示,过度放牧,

12、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最终导致奶牛数量的减少;乱采、乱挖,导致草场资源的破坏,不会造成鼠害猖獗。答案:18.C19.C20.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依次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21.(2015课标全国高考,43)(10分)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涝灾形成的自然原因。涝灾的形成主要是水多和排水不畅造成的。由图可知,造成M市水多的原因:依

13、据图中等高线可知,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洪水在此汇集,M市受其共同影响;又因为该地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M市排水不畅的原因:主要有M市地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洪通道少,并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22.(10分)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 335次。材料

14、二:我国局部地区地震、泥石流分布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关系,因此了解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充分理解其相互间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解题关键。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从成因上分析,地震、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释放的结果,多发生在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地壳中断层较多,如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喜马拉雅山脉、日本群岛等地。滑坡和泥石流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与重力、岩性、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受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等因素制约,同时地震、火山的发生往往诱发其发生。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因而既多火山、地震,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横断山区,既多火山、地震,又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且在地震发生后往往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见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