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11290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笑看云卷云舒,旖旎中充满青春活力; 笔下思绪翩飞,灵动间追求生命真谛。,议论文写作指导及训练,规范议论文的写作模式 及变式,吴忠中学 郝涛,以“浮躁”为话题的作文,“浮躁”是个很宽泛的话题,作者用“添加法”,缩小话题的范围,写“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这个较小的方面。作者选取弗莱士、柏拉图、联盟一号、同学的表现等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浮躁”的危害,论证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明显感觉文章段旨不明,中心不突出。思考:1、是什么原因使人产生这种感觉?2、如何修改呢?,浮躁中走不出天才,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天,木偶决定去探测大海的深度。于是,它在大海上漂浮了三天三夜,回来后高兴地向人们宣布:“谁说大海深不可测

2、?我在海上漂游了三天三夜,发现海水仅仅没过我的脚面。”人们听了,全都笑着离开了,留下木偶在那里洋洋自得。,小议:开篇引入木偶探测大海的故事,给文章增添了形象化色彩,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作者忘记了引述故事的另一个目的是引出观点或话题,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此外,由于从故事到现实实例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使文章思路不畅,结构残缺。,议论文写作的实质就是说理服人的过程,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人心悦诚服。正如论辩中要想说服别人必先说服自己,要想赢得读者的信服莫如在文章开头就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所谓先入为主正是这个道理。同时还应注意到,加深强化观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吟

3、咏、多次点题。,19世纪,亚历山大贝尔成功的发明了电话机。而在他之前,已经有许多人进行过把声音转化为能够远距离输送电流的尝试,其中包括英国人弗莱士。弗莱士曾经成功的把声音转化为电流,但他却不能成功的传输人的声音。于是,他轻率地放弃了实验。贝尔在他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发现把他的实验装置的一个螺丝钉再往里拧半圈,也就是再拧半毫米,一切就会顺利成功。于是,贝尔顺理成章地成了电话机的发明者。,评析:弗莱士的轻易放弃与贝尔的坚持实验两个相互联系的论据,在对比中论证了“浮躁”导致失败的道理。可惜,作者只是概述了两个论据,却没有对其进行分析,使这段论证缺少论证部分,也造成了结构上的残缺。,点拨:人之

4、美在于“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文章之美也同样体现在“骨肉”的匀称上,即鲜活的事例与雄辩的论证巧妙的融合。事例论证容易走入两个误区:其一,只讲故事,没有分析。这类同学通常积累了许多素材,但不会利用,只是生硬地叙述情节,这样就违背了议论的宗旨。其二,只讲套话,空洞说教。这类同学平时不重积累,临场凑字,没有事例的支撑再多的议论也是乏弱无力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轻率地把人解释成“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一个学生把一只拔光了毛的鸡拿给他看,对这个命题进行质疑,博学多思的哲学家为自己的“浮躁”付出了被后生晚辈取笑的代价。1967年8月23日,“联盟1号”飞船上唯一的宇航员马克洛夫,

5、在飞船坠毁的最后时刻,给他的女儿和全国的小朋友留言道:“好孩子,我要告诉你,也要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请同学们记住!”,点拨:本段引入两则论据,第一则论据后以“博学多思的哲学家为自己的浮躁付出了被后生晚辈取笑的代价”完成了论证,略显单薄;第二则重点是宇航员马克洛夫的留言,作为名言,可看作理论论据,但论据仅仅概述了内容,没有进行论证,从结构上看也是残缺的,也缺乏说服力。,理论论据,如何使用理论论据呢?,理论论据是人们经验或体会的总结材料,是高度集中和凝练的。为了更好地运用它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时还需要对它进行解释、说明,指出它的深刻涵义,这就是发掘。例如: 艺术高于

6、生活。梅兰芳也说过:“演员在台上的表情要形容出剧中人内心含着的许多复杂而矛盾又不可告人的心情,这才是最高级的表演艺术。” 这就是说演员的表情就是生活中不能和不愿形之于外,剧情也没有写出但要求演员必须形之于外的。这就要求演员必须传神地表达出人物最隐秘的心理活动,不然,就不能更深地感染观众。要演员表现出这种不能表达的表情,就要求演员必须刻苦的进行艺术创造,在有限的表情器官上,创造出传神的视觉形象。这就是艺术高于生活的本质含义。 文章引用了梅兰芳先生的这段话后就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也就是对原话进行了发掘,使读者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我们班有位同学,非常聪明,上课一听就懂,老师刚一提问他马上就回答,

7、稍答对一点就左顾右盼,洋洋得意;看书一看就会;题目拿来没看清条件就做,常常丢三落四;做完题没检查就交;题做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踏实学习入手,有时甚至希望通过一些“终南捷径”,快速“成功”。但往往事与愿违,常常慨叹“生不逢时” ,不得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坚持循序渐进,克服急于求成、不愿面对困难的浮躁心理,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就一定有成才的机会。,典型性不足,只需改为“在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些同学”即可变特例为泛例。,浮躁走不出天才。人

8、们却往往认为天才总是不拘小节,可他们却忘了真正的天才是视浮躁为大敌的 。,本段以议论为主,并能照应标题,但过于简单,不能承担起完结全篇的重任。,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于落句”,尾段的得失一定意义上注定了文章的成败。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的统一,布局的严整紧凑,这同时就在提醒着考生要努力写出精彩恰当的结尾。就针对议论文而言:第一,尾段必须与首段相呼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尾要扣题。第二,尾段要精练平实、富有深味,干脆有力而又发人深思。,小试牛刀,浮躁中走不出天才,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天,木偶决定去探测大海的深度。于是,它在大海上漂流了三天三夜,回来后高兴地向人们宣布:“谁说大海深不可测?我在海上漂流了三天

9、三夜,发现海水仅仅没过我的脚面。”人们听了,全都大笑着离开,留下木偶在那里扬扬自得。(引入木偶探测大海的深度的故事,使文章具有形象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探海的木偶是可笑的,它错就错在两个字:浮躁。然而,在捧腹之余,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的自己在不经意间已成了另一个探海的木偶。,19世纪,贝尔成功地发明了电话。而在他之前,英国人弗莱士已成功地把声音转化成了电流,但他却总不能成功地传输人的声音,于是他轻率地放弃了实验。贝尔基于他的实验,经过一番改装,发现把弗莱士实验装置的一个螺丝钉再往里拧半圈,也就是再拧半毫米,就可以传输人的声音了。于是,贝尔顺理成章地成了电话的发明者。浮躁使弗莱士痛失一个绝好

10、的发明机会。事后,他自己也曾痛惜地说,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浮躁却往往使我们忽略了这些机会。(对论据进行了分析与论证,结构完整,增强了说服力),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轻率地把人解释成“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一个学生把一只拔光了毛的鸡拿给他看,并对这个解释进行质疑。博学多思的哲学家为自己的“浮躁”付出了被后生晚辈取笑的代价。(可再进行假设论证,即:假如) 人们对浮躁的忽视往往造成可笑甚至可悲的结果。人们不会忘记,1967年8月23日,“联盟一号”飞船上唯一的宇航员马科洛夫,在飞船坠毁的最后时刻给亲爱的女儿和全国小朋友们的生命留言:“好孩子,可我要告诉你,也要告诉全国的小朋友

11、,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请同学们记住!”因为一次“浮躁”的检查,人类痛失联盟一号飞船和杰出的宇航员马科洛夫。,在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些同学,他们非常聪明,上课一听就懂,老师刚一提问他马上就回答,稍答对一点就左顾右盼,洋洋得意;看书一看就会;题目拿来没看清条件就做,常常丢三落四;做完题没检查就交;题做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踏实学习入手,有时甚至希望通过一些“终南捷径”,快速“成功”。但往往事与愿违,常常慨叹“生不逢时” ,不得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

12、列不良影响。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坚持循序渐进,克服急于求成、不愿面对困难的浮躁心理,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就一定有成才的机会。,浮躁中走不出天才。而人们却往往认为天才总是不拘小节,可他们却忘记了真正的天才是视浮躁为大敌的。 成功者不浮躁,浮躁者难成功。我们开拓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摈弃浮躁,谨慎前行。每个向往成功的人都应该记住:浮躁中走不出天才。(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照应标题与开头,有力地总结了全篇),点 评,原文经过修改后,增加了议论的笔墨,结构趋于严谨,突出了中心思想,增强了说服力。原文有如下的修改: 通过增加一个过渡段,既概括了探海木偶“可笑”的原因是“

13、浮躁”,又自然地联想到人们身上的“浮躁”因素。因此,它不但点明了题意,而且使上下文的衔接显得自然,顺畅。 第二自然段增加文字从“浮躁”的角度分析弗莱士失败的原因,增加了论证力度,同时完善了本段的结构。 第三自然段柏拉图的事例提出了可用假设推理深入分析论证的建议。并将“联盟一号”这则论据增加了“引语”和“结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段。 强调了事例的典型性问题。 用警策的语句、诚恳的语气,总结全篇,寄予希望,点明主题。,拓 展 延 伸 训 练,变 式 练 习 加题记 换一种方式开头 改为论据并列式结构(请列出小标题) 改为论点并列式结构(请列出分论点) 调换一下论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