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命题--平行四边形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12871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命题--平行四边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命题--平行四边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命题--平行四边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命题--平行四边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命题--平行四边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与证明教案一、内容与内容解析1.内容命题与证明2.内容解析在掌握了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组成、命题的分类以后,用已经熟悉的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相关概念,重点在如何将有关几何证明的文字命题(文字语言),结合相应图形转换成几何符号语言,即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二、目标与目标解析1.目标学会分析命题中的题设(已知)和结论(求证)掌握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和步骤,并会按规定格式表述命题的证明过程使经历“观察-发现-归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面对现实问题用事实说话,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目标解析让学生在例题中掌握证明的步骤,以及几何书写的格式和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如

2、何将与几何有关的文字语言结合相应的图形转换成几何符号语言,并写出证明的过程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怎样的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来回答),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谁能用完整的文字来描述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判定,黑板上板书(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命题定义这个判定的文字描述就是一个命题,做了判断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的组成那命题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回答)一起分析“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在黑板上勾画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命题的真假这个命题在我们学习中

3、都经过了推理过程来证明其正确性,所以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我将刚才这个真命题的条件做一些改变,得到了新的命题,那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两个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真命题吗?(小组讨论)(1)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第1个是假命题,学生可以举反例说明这个命题不正确,第2个是真命题,那么真命题应该如何来说明它的正确性呢?刚才说了真命题都经过推理过程来证明其正确性,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命题的证明。2.新课讲解:例1 求证: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行。对于刚才这个文字命题,我们怎么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呢?思路:将

4、文字命题翻译成几何证明题,如何译为几何证明题呢? 首先得分析命题中的题设与结论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将题设用几何符号表示成已知,结论表示成求证, 接下来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推出要证的结论,写出证明过程。(学生按照这个步骤自己动手试一试,大家相互交流证明过程)板书书写过程: 求证: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行。DCAB 题设 结论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A=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方法1 方法2 方法3(辅助线)AB/CDB+C=180A=CA+B=180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180 B+C=180A=CB=

5、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连接BDAB/CDABD=BCDABC和BCD中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总结命题证明的思路和步骤与学生一起来归纳步骤 明确命题的组成,题设(已知)和结论(求证)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命题的证明。4.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学生独立完成,上台展示)(1)求证: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课堂小结 小结命题证明的思路 ,证明的步骤,文字命题相关图形符号语言证明过程5.思考题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组成掌握还不够,所以开始的时候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有几个同学有点偷懒,不想动笔,思维没有跟着一起动,在课堂上应该抓住每个同学的注意力,让每个同学都集中精神来获取知识。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注意课堂上组织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节奏有快有慢,注意学生好、中、差等各个的层面。学会管理自己的课堂,注意课堂纪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纪律意识,使课堂有松有驰,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