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故乡情思第9课枣核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10011286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故乡情思第9课枣核教案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故乡情思第9课枣核教案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故乡情思第9课枣核教案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故乡情思第9课枣核教案沪教版五四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沪教版五四制枣核1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思乡情感的语句,理解“枣核”的深刻含义及其线索作用;2、学习本文选材特点,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海外华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学情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第2单元“故乡情思”主题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以枣核为线索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国家的热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的风土人情已有一定认识,特别是外地就读学生远离家乡,对自己的故乡有一定的思念之情。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中学习了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3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2、理解作者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曲折地表达

2、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畅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能理清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掌握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4.1.2学时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层次。4.1.3学时难点反复朗读文中语句,体会语句表达的情感。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枣核以所学课文藕与莼菜引起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激发求知欲。那么,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活动2【讲授】熟悉课文内容朗读课文(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2)思考: 文章写了

3、什么故事?活动3【活动】讨论交流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2)找中心句。(3)请生围绕枣核这一线索来概括全文的结构:( )枣核-( )枣核( )枣核( )枣核。思考线索的作用。(师点明线索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把握住文章的线索,用助于阅读理解。)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三个词语写一段话。2、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2第二学时4.2.1教学目标1、在熟悉课文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理解枣核在文中的作用。2、体会友人嘱托带枣核的用意,理解本文写作手法。3、

4、结合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谈自己对本文情感的理解。4.2.2学时重点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作者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能结合自己家乡的某一事物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情感。4.2.3学时难点体会本文写作手法,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4.2.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熟悉课文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活动2【讲授】阅读与思考(1)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却是让老同学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枣核试种?她到底为什么要种枣树呢?学生结合自己阅读经历谈自己的理解。(2)从哪些描写中可看出他思乡呢?学生齐

5、读第七段后找关键句。(3)友人为何要让我特意带枣核而不是其他事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明确本文枣核的作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4)作者想借枣核表达怎样的意思呢?教师: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透过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这种思乡之情也正是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活动3【活动】体验交流1.欣赏费翔故乡的云,学生在理解本文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家乡的理解或回忆,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家乡的某一事物和习俗,谈谈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分享。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1、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之情。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茁壮地成长。试想一下,在这些枣树下将发生怎样的故事?2、请以怀念故乡的?为题,写一篇300字的作文。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