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0964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与相交线》 练习课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课教学设计(一)七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余角和补角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二、教学目标:1、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能应用其性质解决有关角的度数的问题。2、会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3、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应用其性质与判定方法解决问题。4、掌握利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的步骤,会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和差倍分和角的和差。三、知识要点分析1、余角和补角(重点)(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_;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_,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_;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2、,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叫_。(4)对顶角_。2、两直线平行的条件(重点、难点)同位角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重点、难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4、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重点)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是_。5、作角等于已知角(重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是_。四、本课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课主要讲述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在讲解过程中,除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难度。特别是在解决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问题中,讲解作辅助线的方法。五、基本知识提炼整理(一)主要概念1、邻补

3、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为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4、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6、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8、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平行移动,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9、平移的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10、两

4、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二)主要性质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的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为1803、垂线的基本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垂线段最短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平移的特征: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

5、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六、典型例题考点一:余角和补角例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B平分DOE,若DOE=60,则AOC的度数是_。题目分析:本题要求利用对顶角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确定角的度数.思路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BOD=DOE=30,然后利用对顶角相等,可知AOC=BOD=30。答案:30反思: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顶角的性质的应用.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FAB于O,且COE=50,则BOD等于()A. 40B. 45C. 55D. 65题目分析:本题要求根据余角、对顶角的概念求角的度数。思路分析:由EFAB知AOE=

6、90,因为COE=50,所以AOC=90COE=40。根据对顶角相等可知BOD=AOC=40。答案:A反思:在求角的度数问题时,要注意余角、对顶角概念与性质的应用。考点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例3.如图,(1)A=_(已知),ACED()(2)2=_(已知),ACED()(3)A_=180(已知),ABFD()(4)AB_(已知),2AED=180()(5)AC_(已知),C=1()题目分析:本题要求根据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两平行线的性质完成填空。思路分析:(1)由于AC、ED被直线AB所截,故当A=BED时,ACE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若使ACED时,必须有2与DFC形成的内错角相

7、等,故有2=DFC,故ACE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当AAFD=180时,ABF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当ABDF时,2AE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C与1是AC、DE被BC所截形成的同位角,故当ACED时,C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答案:(1)BE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F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F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DF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E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反思: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区别,同时会判断哪些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例4.如图,

8、CDAB,DCB=70,CBF=20,EFB=130,问直线EF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题目分析:本题要求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思路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ABC,利用ABC、ABF、CBF三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ABF的度数,然后利用ABF与EFB之间的关系来说明EFAB。答案:平行。理由如下:CDAB,DCB=70(已知)ABC=DCB=7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FCBF=ABC(图知),CBF=20(已知)ABF=ABCCBF=7020=50(等式的性质)。EFB=130(已知),ABF=50(已求)EFBABF=13050=180(等式的性质)EFAB

9、(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思: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结合图形来确定不同角之间的关系。例5.阅读下面的证明过程,指出其错误。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明:过A作DEBC,且使1=CDEBC(画图)2=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C(画图)BC3=213=180即BACBC=180题目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图形与给出的证明过程判断错误的步骤。思路分析:添加辅助线时,不能过同一点又作平行线,又作角等于已知角,故过A作DEBC,且使1=C这一步是错误的,应直接将“且使1=C”去掉;在1=C(画图)这一步中,后面的理由是错误的,它是在DE

10、BC这一条件下成立的,故理由应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答案:错误有两处:一、过A作DEBC,且使1=C,应改为:过A作DEBC;二、1=C(画图),理由错,应将“画图”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反思:在添加辅助线时,注意添加方法,不能把多种作图方法混合在一起。例6.如图,若ABCD,则A、E、D之间的关系是()A.AED=180B.AED=180C.AED=180D.AED=270题目分析:本题要求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确定A、E、D之间的关系。思路分析:由ABCD没有办法确定A、E、D之间的关系,如图可过点E作EFCD,由ABCD可知EFCD。因为EFCD,所以D=FED。因为EFAB,所以AAEF=180,所以A(AEDFED)=A(AEDD)=180。而AED就是原图形中的E,所以本题答案是C。答案C反思: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通过作辅助线,把问题转化成平行线的性质问题进行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