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108097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206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资料(2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 心理学,第四章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的起源 人格结构 人格动力 人格发展 人格适应 人格研究 人格评价,一、 精神分析的起源,(一)社会背景 (二)他的生平 (三)思想渊源,维多利亚式的爱情,(一)当时的社会背景,(二)弗洛依德的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Frie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口腔癌逝于伦敦。,弗洛伊德战斗过的地方,著名的弗洛伊德榻,工作中的弗洛伊德,Anna与fred,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Moravia,现属捷克)的弗莱堡

2、1873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老师布吕克)17岁,8年,发表论文关于鳝鱼性腺结构 1881年,和布鲁尔治安娜的癔病,了解催眠输导的方法,发现移情的作用 1885年,赴巴黎学习催眠术(马丁沙可) 当年,回到维也纳,放弃催眠术,发展“自由联想” 1895年,出版癔病研究,和布鲁尔分手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克拉克大学邀请 1904 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1908年在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会议决定出版关于精神分析年鉴。同年弗洛依德组织的“心理学星期三讨论会”改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为此,精神分析学派在这一年正是形成。,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邀请 1913

3、 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出版发行 1920年,出版超越快乐原则 1923年,口腔癌,与抽雪茄有关,33次手术 1938年,希特勒入侵,烧毁书籍 1939年,在伦敦逝世 爱情和婚姻(妻子玛莎)1886年结婚 对美术、电影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争议的人物,(三)弗洛依德理论的思想渊源,1、 非理性主义哲学与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2、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欧洲近代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关于“无意识“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早有渊源,莱布尼茨的“微觉说“是无意识概念的萌芽. 赫尔巴特第一次正式提出“无意识“和“意识阈“概念. 费希纳将人 的心理比喻为海面上浮着的冰山,意识只相当

4、于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无意识则相当于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他还把无意识称为心理能量,并认为意识的运动是由下面的潜流推动的. 哈特曼更是总结前人的思想,写出了无意识的哲学一书,认为无意识既表现在植物的生长中,也表现在动物的本能及反射动作中,还更多地表现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所在.,视频 弗洛伊德,二 、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一)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无意识(潜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观 (二) 后期,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一) 早期人格结构说,意识与前意识属于同一个系统,与无意识系统相对。弗洛伊德说:“人格中有

5、两大系统,一是无意识系统;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 (S弗洛伊德,1920年),请按位置、组成、作用列表归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请问:前意识和潜意识有什么区别。,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人格结构冰山图,意识是人格的表层 前意识是人格的中间层 无意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二)后期人格结构说,1923 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说作了较大的修改。新提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概念,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取代了较为简单的二部人格说。,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

6、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

7、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三、人格动力,(一)本能 (二)焦虑 (三)防御机制,性本能,生的本能: 厄洛斯(Eros) 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死的本能: 塞纳托斯(Thanatos) 代表破坏力,生存本能,自责、自杀、受虐狂,憎恨、攻击、施虐狂,(一)本能,人类并不是文明、友好、渴求爱的动物,如果遭到攻击,他们只保护自己,作为本能天赋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估计一下人类渴望攻

8、击的强度到底有多大。结果对他们而言,邻居不仅是一个可能的帮助者或者是性对象,而且是一个诱惑物可以在其身上满足他们的攻击欲,无偿的剥削他们的劳动力,对其进行性强迫,占有他的财产,羞辱他使之痛苦,折磨并杀死他。人对人如狼;面对个人生活和历史上的所有证据,对于这一点,谁还会有勇气质疑呢? 弗洛伊德,1952,(二)焦虑(anxiety),1、含义: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 2、出生创伤是人类体验到的最大焦虑。,3、依据对自我造成威胁的根源是来自外界环境、本我和超我三种情况,焦虑分为: 现实性焦虑: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神经性焦虑:是

9、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是所引起的恐惧感。 道德性焦虑:是个人良心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三)自我防御机制,1、含义:是指一些为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潜意识反应。 2、特点 (1)它们都是潜意识的,即个人通常是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的。 (2)它们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我的冲动。 3、主要有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等。,(1)压抑(repression),含义:是指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那些念头、情感和冲动达到意识水平。 地位: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包括两种情况,原始的压抑和真正的压抑,(2)否认(denial),含义:是指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

10、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如亲人逝世后,大叫道“不,不,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我不相信”;甚至摆上座位和餐具,还要谈话。,(3)投射(projection),含义:是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他事物。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 如:丈夫对妻子说“你并不真心爱我”;,(4)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含义:是指为了掩饰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 如: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相互对抗、敌意;欲擒故纵。,(5)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含义:又可称为文饰作用。是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

11、由。 有两种情况: 一是酸葡萄心理:是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而未能达到时否认该目的的价值和意义。来自伊索寓言。 二是甜柠檬心理:是指因未达到预定目的,便苟且偷安,抬高现状的价值。,(6)替代和升华 (displacement and ublimation),替代:某种欲望不能发泄出来时,便通过转变对象和方向,以间接的方式发泄出来的一种防御机制。 升华:是指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如将性冲动的能量升华为诗歌、音乐、艺术创作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将攻击下冲动升华为拳击运动等。,防御机制之间并不相排斥,因而有时可以多种防御机制同时起作用。 每个人通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有一定

12、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个人先前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造成的。 由于自我防御机制成功地保护了个人免受焦虑的袭击,它们倾向于长时保持不变。因此,它们对个人人格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观点,四、人格发展,(一)基本概念 (二)阶段划分 (三)特点,(一)基本概念,1、性 2、里比多 3、动欲区,(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1、口腔期(Oral stage) 2、肛门期(Anal stage) 3、性蕾期(Phallic stage) 4、潜伏期(Latency period) 5、生殖期(Genital stage),1.口腔期 :(0 1岁 )快感的满足:口腔快感、消除饥饿

13、的快感、母亲怀抱的快感 2.肛门期 :(1 3岁)训练控制大小便,反应此一阶段亲子关系,体察自主行为的正负效果 3.性器期 :(3 6岁) 恋母情结 (Oedipus complex)阉割焦虑 认同父亲 恋父情结 (Electra complex)阳具妒羡 认同母亲 4.潜伏期 :(6 12岁)学校生活及社交活动代替了原始的、以身体快感为主的活动 5.生殖期 :(12 ) 性的作用不再以满足自身快感为主,而是异性为对象;爱人、工作,关于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特点:,1、强调婴幼儿期生活经验的重要意义。 2、是以他的泛性论思想为基础的,性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是一个同义语。 3、主张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

14、人格发展经过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特殊问题,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五、人格适应,(一)人格障碍 (二)人格改变,(一)人格障碍,1、原因 2、表现 3、人格改变的实质,1、原因,自我、本我、超我和外界不能达到平衡。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遭遇过多或过少的挫折,而产生心理疾病。 自我长时间地、经常地运用防御机制。,2、表现,固着 倒退 口腔型人格特征 肛门型人格特征 性器型人格特征 生殖型人格特征,口腔型特征(Oral character),(1)形成 口腔期发生过停滞的人,会有口腔型特征。 (2)特点 离不开口腔期“吸吮”的本质。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安全感,扮演被动和依

15、赖的角色。,肛门型特征(Anal character),(1)形成 肛门期停滞所导致的人格特征称为肛门型特征。 (2)类型: 便秘型 排泄型。 (3)特征 便秘型:讲究秩序和整洁,过分吝啬或节约以及固执或强迫性。 排泄型:肮脏、放肆和浪费的习惯。,性器型特征(Phallic character),(1)形成 这类特征是性蕾期没有解决好欧底帕斯情结和爱莉克拉情结所导致的。 (2)特点 行为轻率、果断和自信,强烈的自负、夸张、好表现和敏感,他们常常显出攻击性和挑衅性。,生殖型特征(Genital character),(1)与生殖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称为生殖型特征。 (2)特点 生殖型人格是弗洛伊德

16、最推崇的理想人格。在性、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3、人格改变的实质,提升ego的力量 能觉察潜意识的冲突 减少不适应的心理防御方式的运用,六、人格研究,(一) 自由联想法 (二) 梦的分析 (三)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四) 幽默,(一)自由联想法,1.形成 布雷尔的催眠术 “精神宣泄”的谈话疗法。 弗洛依德创立自由联想法。,2.使用 (1)做法是让病人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到的谈出来。 (2)在运用这种方法过程中,关键是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管这些想法是什么。 (3) 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二)梦的分析,弗洛依德把梦的分析称为“通向无意识的康庄大道”。 弗洛伊德认为梦有显像和隐意之别。(显像是回想梦里发生事件时所讲出来的内容,而隐意是蕴含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