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10804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生理生化课程(生化部分)教学大纲一、 课程基本概况1.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分)2. 课程名称(英文):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plant3. 课程编号:B160344. 课程总学时:40学时(均为理论教学)5. 课程学分:2学分6. 课程分类:必修课7. 开设学期:第3学期8. 适用专业:农学教育(S)、植保教育(S)本科。9. 先行课:物理学、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等。二、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植物生物化学是农学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其先行课为物理学、化学、植物学。本课程的作用是为后续植物生理学及专业课的学

2、习打下理论基础。其任务是掌握植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物质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了解和掌握有机物代谢的途径和基本条件,了解代谢调控的方式、过程及意义。从而为更好地认识植物、利用植物、影响和改造植物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能运用基本理论指导相关的实践过程。三、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植物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化的发展和现状;了解植物生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二)主要内容:植物生化的定义;植物生化的内容;植物生化的任务;植物生理生化的发展及现状;植物生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三)重点:植物生化的定义、内容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

3、重要地位。(四)难点:植物生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章 蛋白质的化学(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性质;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主要内容:第一节 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结构与分类;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化学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三节 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子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三)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四)难点: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二章 核酸

4、(一)目的要求:了解核酸的种类、存在位置及其在生物界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两种核酸重要的理化性质。(二)主要内容:第一节 核酸概述:核酸的发现;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核酸的元素组成;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第三节 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DNA的三级结构。第四节 RNA 的分子结构:RNA的一级结构;tRNA的分子结构;rRNA的分子结构;Mrna的分子结构;核内小RNA(略讲)。第五节 核酸的性质:核酸的溶解度;核酸的沉降特性及分子量;核酸的粘度;核酸的光学性质;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核酸的酸解与碱解。第五节 核蛋白(略讲)(三)重点

5、:核酸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DNA和RNA的区别。(四)难点:核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第三章 酶与辅酶 (一)目的要求:掌握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理解酶的结构和催化机理;熟悉常见的辅酶、辅基的作用;掌握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了解酶的命名和分类及酶活力的测定;掌握调节酶的特点和作用。(二)主要内容:第一节 酶的概念与化学本质:酶的化学组成;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 酶的作用机理:酶的活性中心;酶作用的专一性;酶催化高效性与反应活化能; 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的因素。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酶

6、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第四节 别构酶、同功酶、核糖酶:别构酶;调节物与调节机理;别构酶主要特点;同功酶;诱导酶;结构酶;核酸酶。第五节 辅酶与辅基:脱氢酯类的辅酶和辅基; a-酮酸脱羧酶类的辅酶-焦磷酸硫胺素(TPP); 酰基转移酶类的辅酶;转氨酶的辅酶;羧化酶的辅酶;转-碳单位酶类的辅酶。(三)重点:酶的概念和作用特点;酶的结构;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四)难点:酶的结构;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作用机理。第四章 糖类代谢(一)目的要求:掌握糖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化学过程,了解各种代谢途径的发生场所、意义及其调控。(二)主要内容:第一节

7、糖类的概念和功能:糖类物质的概念;糖类物质的功能;糖的分类与结构。第二节 双糖与多糖的代谢:糖核苷酸的作用与形成;蔗糖的代谢;淀粉的代谢;纤维素的代谢。第三节 糖酵解:EMP的化学历程;糖酵解的化学计算;丙酮酸的去路;EMP的调控;糖异生作用。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由丙酮酸形成乙酰COA;三羧酸循环的过程;TCA循环的化学计量与生物学意义;三羧酸循环的调控;TCA循环的回补反应。第五节磷酸戊糖途径:氧化脱羧阶段和非氧化重组阶段;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三)重点: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化学历程与生物学意义;丙酮酸的去路;TCA循环的化学计量;TCA循环的调控。 (四)难点: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的化学

8、过程与能量计算。 第五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呼吸电子传递链的定位、类型、组分与功能;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作用机理、条件与意义;了解末端氧化酶的分类、分布与作用特点;了解细胞中末端氧化酶的种类、为置与特点。(二)主要内容: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生化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氧化还原电位;细胞中的高能化合物。第二节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的概念与组成;呼吸链成员的排列顺序;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抑制剂。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ATP的生成形式;ATP形成的条件及部位;氧化磷酸化机理;细胞中的末端氧化酶;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因素;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9、(三)重点:呼吸链的概念、组成与功能;氧化磷酸化概念与机理;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因素。 (四)难点:呼吸链的概念、组成与功能;氧化磷酸化概念与机理。第六章 脂类的代谢(一)目的要求:掌握脂肪合成和分解的化学过程及意义,理解脂肪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脂肪的合成代谢:3磷酸甘油的合成(两条途径);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肪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水解;甘油的氧化分解;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三)重点:脂肪分解的过程及产物;脂肪的合成;脂肪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四)难点:脂肪酸的合成代谢;脂肪酸的-氧化。 第七章核酸的代谢(一)目的要求:了解核酸的组分及其作用;掌握

10、DNA合成的规律、RNA合成的特点及其化学过程;了解水解核酸的酶类及嘌呤、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和核苷酸合成的特点。(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核甘酸的生物合成:核糖核甘酸的生物合成;脱氧核糖核甘酸的生物合成。第二节中心法则第三节DNA的生物合成:DNA的合成方式半保留复制;参与DNA复制的酶系统;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逆转录;DNA多聚酶链式反应;DNA的损伤和修复。第四节RNA的生物合成:RNA与DNA生物合成的区别;RNA聚合酶;原核生物RNA的合成过程;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特点;RNA转录后的加工;RNA的复制第五节核酸的降解:核酸的水解;核苷的分解;嘌呤的分解代

11、谢;嘧啶的降解。(三)重点:DNA的合成及意义,RNA的合成及意义。 (四)难点 DNA的合成;RNA转录后的加工。第七章 蛋白质的降解及氨基酸代谢(一)目的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分解过程及分解产物;掌握氨基酸代谢的共同途径及其代谢产物的去路,了解植物体内氨基酸合成的主要途径及氮的来源;了解氨基酸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二)主要内容:第一节 蛋白质的降解:水解蛋白质的酶类与蛋白质的降解产物。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羟化作用;合成其它化合物;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第三节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合成氨基酸的氮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三)重点:氨基酸的合成的

12、条件;氨基酸分解的酶、过程与产物。(四)难点: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第八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组分及其作用,理解蛋白质合成的化学过程及其与核酸代谢的关系,理解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意义。(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合成体系的组分:mRNA与遗传密码;tRNA(转移核糖核甘酸)的作用;Rrna与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辅助因子。第三节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氨基酸的活化;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第四节多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多肽在合成后定向运输;转译后的加工。(三)重点:蛋白质合成系统的构成及作用;蛋白质合成的化学过程。(四)难点:蛋白质合成的化学过程第九

13、章 代谢调控(一)目的要求:掌握植物体内代谢调控的不同水平的主要调控方式,理解代谢调控的意义。(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代谢途径形成的交叉网络;代谢的单向性和限速反应;细胞结构对代谢途径的分隔调节。第二节酶活性的调节:酶原激活;酶的共价修饰和级联放大系统;反馈抑制与前馈激活;酶合成的调节第三节 基因表达的调节:基因和基因组;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略讲)。(三)重点:酶水平的调节;基因表达的调节。(四)难点:酶水平的调节。四、学时分配表教学时数分配表章序授课内容学时分配小计绪论绪论11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33第二章核酸的化学44第三章酶与辅酶66第四章糖类代谢66第五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33第六章脂类代谢44第七章核酸代谢55第八章蛋白质的代谢66第九章代谢调节22合计4040注:根据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可调整学时在3645学时范围之内。五、课程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