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满清醇亲王四世孙,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湛昊全文:北京的满族,在二十世纪,风雨沧桑,已历百年回顾历史,略加评述,于满族自身发展,于增进民族团结,鉴往知来,很有意义纵观二十世纪的北京满族,按其时代背景与自身流变,可以分作四个时期:二十世纪上半叶前二十五年为巨变期,后二十五年为痛苦期;二十世纪下半叶前二十五年为新生期,后二十五年为兴盛期北京的满族,在二十世纪,风雨沧桑,已 历百年回顾历史,略加评述,于满族自身发展,于增进民族团结,鉴往知来,很有意义纵观二十世纪的北京满族,按其时代背景与自身流变,可以分作四个时期:二十世纪上半叶前二十五年为巨变期,后二十五年为痛苦期;二十世纪下半叶前二十五年为新生期,后二十五年为兴盛期 一、北京满族的巨变期二十世纪上半叶前二十五年,辛亥革命与宣统退位,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革命 团体中国同盟会,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为纲领 这个纲领的正面意义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取消满洲特权;其负面影响是以"驱除鞑虏"来"恢复中华",在取消其特权时出现对满族的歧视。
这个口号带有狭隘民族主义的色彩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舆论宣传中,"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都被扩大化、政治化这些宣传的一个不幸后果是,在民族关系中出现歧视满族的现象辛亥以后,对于满族,具体说来,主要变化:一是称谓的变化在清朝,满族统称为"满洲八旗",或简称为"满洲" ,或称为"旗人" ;辛亥革命后,以民族相称,习称"满族"所以,满族的称谓是从民国开始的二、是政治的变化结束清朝皇帝专制,天潢特权被局限,八旗军队被解散,贵族学校被裁撤,民族特权被取消三、是经济的变化满洲官员不再领取俸禄,八旗兵弁不再支放饷银,满族百姓钱粮被停发,王庄旗田被丈放四、是住区的变化从前满族"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 "皇城围墙被拆毁,旗人住区被冲破,逐渐出现各民族杂居的局面五、是地位的变化满族作为清朝的特权民族,其" 特权"地位被取消,而成为普通的民族这是自清人关二百六十八年以来,满族发生的陵谷之变此期,北京满族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民族歧视,另一是生计困难、受到歧视民国初年,虽然规定" 王公世爵,概仍其旧"但出于当时政治的需要,民族的偏 见,不少书文,街谈巷议,见解偏颇,令人不快各种书籍、报刊充斥歧视满族的宣传,社会上排满情绪十分严重。
许多满族同胞被迫改变姓氏,隐瞒民族成份原开封知府崇泰之子,向政府申请行医执照,因是旗人,不予发照他只好放弃满姓瓜尔佳氏,改取汉族姓名李承荫,并改满洲旗籍为房山县民籍,才获准发照行医还有一户人家四个姓,其原因是怕民族歧视遭灭门,姓多点兴许能活下俩三人还有人在外面做事,写家信时不敢写真实地址" 正黄旗" ,而写成"正黄村",免得让同事知道自己是旗人以上说明,民族歧视给北平满人造成多么大的思想压力与心理恐惧满族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在《末代皇帝溥杰传》一书中说:辛亥革命之后,满族人民曾一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当时,不光是父母,甚至连整个爱新觉罗家族都对溥杰说,自从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满族处处受到排斥,皇族都必须改姓为金,如不改姓就不能就业等"后 孙中山到达北京,在广济寺会见北京各界旗人代表他在会上指出:"现在五族一家",就是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这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协和与团结生计困难满族人民面临最主要的困惑是就业问题据宣统二年(1910 年) 民政部 调查统计 ,京城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118783 户,内务府三旗 4571 户,京营 10965 户,共 134319 户,每户以 5 口计,共计 671598 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 40%。
其中满洲八旗、内务府三旗、圆明园八旗等共 75316 户,以每户 5 口计,共 431405 口原来满族主要靠钱粮、俸饷为生计之源" 铁杆庄稼"绝收,他们何以为生?满洲八旗原来是"不农、不工、不商" ,尔后要务农、务工、务商,这是何等大的变化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除设立八旗生计处外,又成立许多组织,如宗族生计维持会、八旗生计维持会、旗籍生计研究会、旗族生计同仁会、两翼八旗生计研究会、八旗生计讨论会、外三营生计协进会等为筹措生计,清末民初,在北京西直门外乐善园( 今动物园)官地兴办农事试验场,在清河镇建溥利呢革公司(今清河制呢厂),在香山等官地兴建林业,建首善工厂等,吸纳一些京城内外八旗贫寒男女就业,他们成了北京早期的工人后西城辟才胡同成立了北京首善第一女工厂,从业的满族妇女则成为北京早期的女工但是,解决八旗生计是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痛苦过程中,一些人生活艰难,贫困潦倒王公贵族,生计维艰王公贵族失去了昔日政治、经济地位,有的靠典卖祖产度日荣寿固伦公主临终之前,家中十分窘困,将自己的凤冠送进当铺换钱度日,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一般旗人,更加艰难 《闻尘偶记》记载:居住在城内的旗人,"其贫薄者,借债 无门,谋生乏术";居住在京畿的旗人——"屯居之旗人,京东、京北一 带,大半衣食无完,女子至年十三、四,犹不能有裤,困苦万状。
" 北京《益世报》1923年 5 月 13 日刊载:近年绝了旗人月饷,断了他们衣食之源,没有门路就业者,或身体病残者,靠典卖衣物度日;而家中无物典卖者,便到粥厂领粥充饥;军阀混战粥厂停止放粥后,靠领粥糊口的满人陷入生活绝境出于万般无奈,有的沦为娼妓其时社会学一项调查显示:北平暗娼颇多,北城一带尤甚;且操斯业者,以满族为多于是出现了一幅满人生活的黑暗图画——" 横暴者,流为窃贼;无赖者,则堕为娼优"更甚者,因生活 绝望而举家自尽!北京满族在既受民族歧视、又有生计困难的情状下,日军侵入北京,民族灾难深重二、北京满族的痛苦期二十世纪上半叶后二十五年,日本侵华与中国内战,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北京满族本来就有严重的生计问题,随着民国首都南迁而雪上加霜1928 年,民国政府下令迁都南京,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政治中心的南移,引起北平满族生活的一系列变化许多政府单位、文化机构南迁,就业机会减少,购买力下降,市场萧条流动人口锐减,城内空房陡增,房价为之大跌,靠" 吃瓦片"为生的北平满族人家,陷入窘境他们中不少人离平弃家,颠沛流离,谋生他乡。
日军侵入北平,满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31 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不久占领东三省1937 年发 生"芦沟桥事变",日 军侵占北平北平满族人同其他各族在京同胞一样,受着日伪政权的统治与奴役日军在海淀一带强行将蓝靛厂外火器营正白、正红、镶黄、镶红的营房,夷为平地,建造机场原在该地居住的满族平民流离失所,有的赁屋栖居,有的外出谋生日军占领下的北平,伪币贬值,物价暴涨,粮荒严重,人心惶惶市民不顾伪警打骂,哄然抢购粮食充饥一些旧的贵族,生括十分凄惨故清顺承郡王后裔文仰辰先生,虽有王爷称号,却以卖画为生更有甚者,睿亲王多尔衮后代,生活无着,竟挖盗自己的祖坟有的故清王爷后裔,靠拉洋车糊口1931 年 9 月,北京报刊出现" 铁帽子王拉洋车"的新闻,说明日伪统治下北平满 人生活的悲惨日军占领北平,满族热爱祖国满族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有的率军抗击日寇,满族将军佟麟阁、中国共产党党员白乙化(又称"小白龙")是杰出代表在文教界,抗日形式,多种多样北平的满族爱国知识分子,有的南下到大后方,有的留平继续斗争满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在 1943 年,无视日本宪兵和汉奸的政治迫害与武力威逼,坚决拒绝为侵略者演出。
他表现"宁死枪 下、也不从命"的民族气节,弃伶从农,隐遁西山,以耕田为生,不登台唱戏还有的从事地下抗日活动,董鲁安和英千里是两位代表燕京大学教授董鲁安,幼年应袭世职镶蓝旗管带,七岁时入宫朝觐见过光绪皇帝他在敌伪北平,多方掩护参加爱国活动的进步青年辅仁大学教授英千里组织进步社团,后任地下爱国组织" 华北文教协会"书记长他们收集敌伪情报,向后方输送青年,进行爱国抗日宣传,坚持地下抗敌工作后遭到日伪警察逮捕,在狱中倍受酷刑北平满族人士,施展自己才华著名书画家溥心畲,以诗、书、画闻世,其画与张大干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誉他与溥毅斋、溥庸斋、溥松窗、关松房、祁井西、启元白、叶柳曦等满族书画家组成"松 风画会",被画坛誉为"松风九友"于京剧艺术,北京满族,贡献很大京剧名票红豆馆主溥侗造诣尤深,著名京剧艺术家言菊朋、李万春等都师事之汪笑侬的京剧表演艺术,为行家折服金少山的京剧艺术也影响很大程砚秋创立京剧青衣" 程派",为四大名旦之一在文学界有金受申、傅芸子和芙萍芙萍在 1934 年主办《现代日报》兼主编,曾写过"旗族旧俗志 ",在《世界日报》连载,介绍满族掌故、习俗,引起社会反响1939 年冬季,在故醇亲王府成立了满族联合会,载涛为会长,聘请载沣、载洵等为顾问。
在宗室‘贵 族中不少有民族气节的人,如金寄水一家当时靠典当过日,有人愿帮他谋个伪职糊口,他拒而不就,说:" 我怎能为五斗米,向非我族类的外国人折腰!"这个时期有一股小的回流,就是建立日伪" 满洲国"在溥仪的心灵里,潜燃着"复辟清朝"的火焰后来溥仪等为着"复辟清朝" ,想藉用日本军国主义力量;而日本军国主义者图谋侵吞中国,也藉用溥仪做招牌但人数很少,且远在长春,而成为抗日洪流中的支汊洄漩三、北京满族的新生期二十世纪下半叶前二十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十年文革,对全国满族、尤其对北京满族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满族历史、尤其是北京满族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满族同各民族平等,是满族的迫切愿望早在 1946年,故清恭亲王溥伟之弟著名画家溥心畲(儒),被聘为国民党制宪国大满族代表1947 年,溥心畲( 儒)作为北平市满族代表到南京开会他会上发言,痛述满族人的悲惨处境,提出满族人民平等的正当要求他的发言反映了广大满族民众的心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满族同胞的关注他从南京开会回到北平后,发起组织了" 满族文化协进会",城近郊区有数千人登记入会1947 年 5 月26 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满族文化协进 会"成立大会。
有人在成立会上用满语宣读贺词,表明满族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协会宗旨在于弘扬满族文化,要求与蒙、回、藏各族同等待遇,解决满族青年升学就业问题,社会上不应污辱和歧视满族等该会成立后不久,更名为"满族协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上述宗旨和要求不可能实现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满族人董鲁安出席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上决定改北平名为北京,以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同年,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故清醇亲王奕误第七子载涛出席会议翌年,他列席全国政协扩大会议,后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任北京市民委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各少数民族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满族人要求人民政府承认他们是少数民族,并享有民族平等权利,满族人民半个世纪要求民族平等的意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得到了根本大法的肯定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显示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根据新宪法的规定,满族在新中国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享有民族平等的权力在此之前,载涛作为满族代表参加了北京市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6 月 24 日,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有 14 名满族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是干部赵鹏飞、画家于非圊、作家舒舍予( 老舍)、医生吴英恺和爱国人士载涛等8 月 21 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首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一届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