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87684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41《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4.1过小孤山大孤山(人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翻译句子。2诵读课文,领会文章主旨。3分析的景物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翻译句子。2诵读课文,领会文章主旨。天天预习1文学常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

2、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词作: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散文:过小孤山大孤

3、山。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启用为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途中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本文就选自入蜀记,选八月一日、二日两天所记,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澎浪矶相对,俗讹作小姑山。大孤山,在江西九江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2注意课文中的有关注释:烽燧 矶 抛江 嵌岩窦穴 杰然特起 潦缩 宝装屏风 老杜 尤物 发挥 估客 漫狂 抟 庙祝 沙洲葭苇 渺弥 州治 节度文本研读(一)研读第一自然段重要文句。 1本段写那里

4、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防守状况有何作用? 明确: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更有思想深度。 2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理解文章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明确:突兀、怪奇等特点。 3本段写景依照怎样的顺序? 明确:先写远视所见,只是感觉狼烽火矶“突兀”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4这种远近比较的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不光使人一步步真正明白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重要文句。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阐明什么? 明确: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风景描述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哪一水段之景?描述的重点

5、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明确: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小孤山和澎浪矶。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体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明确:运用比较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渲染了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更是为了阐明小孤山如果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明确:由远及近。 (三)研读第三自然段重要文句。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阐明什么? 明确:彭蠡口江

6、面的广阔,四望无际。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水段的景物?重点落在那处? 明确: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风景。 3大孤山的风景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明显。 4作者是怎样体现大孤山这一特点的? 明确: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经由过程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比较,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问题探究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主要内容: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同远及近。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

7、色。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国展现

8、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一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课时测评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 A有俊鹘抟(tun )水禽 B沙洲葭(ji )苇 C潦(lio )缩 D岸如赪(chng ) 2下列各项注解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漫狂:慢些狂妄。D渺弥:形容水

9、势浩淼,广大无边。 3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山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5)南江则极清澄,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参考答案】1C(潦:lo) 2C(漫狂:纵情,放荡) 3(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

10、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4)(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5)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4重点虚词(1)以:皆以杏仁澄之(介词,用,拿)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词,用)复以小艇游庙中(介词,用,表工具、凭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因为,由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介词,从,在,表时间)作师说以贻

11、之(师说)(连词,来,表目的)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介词,把,拿,表对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而且,表并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连词,因为表原因)(2)之: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它)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徙倚久之而归(语音助词,无义)何功之有哉?(结构助词,用在倒装句中,帮助宾语前置)之二虫又何知之(代词,这)(3)而:突兀而已(助词,罢了)徙倚久之而归(连词,表顺接)岸土赤而壁立(连词,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4)虽 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连词,

12、表假设,即使)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亦一奇也。(连词,表转折,虽然)(5)然: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地”或“样子”)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然而”)实不然也。(代词,这样)碧峰巉然孤起。(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地”或“样子”)过小孤山大孤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等。2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写作手法。重点难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等。天天预习1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

13、国势危近的时代,他怀抱“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无法施展抱负,公元1210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他的诗风格宏丽,豪迈奔放,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慷慨激昂,悲壮雄奇,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陆游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塞上长

14、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文本研读1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国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一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