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08482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典型精选案例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32018年)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和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进一步发挥两化融合对我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特制定本方案。一、发展目标到2018年,两化融合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区域层面:省级以上(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信息

2、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达到较高水平,建成一批面向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两化融合重大应用项目,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两化融合评估、诊断、辅导与咨询服务工作机制。行业层面:传统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进入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通道;主导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两化融合支撑下快速发展。主要工业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8%、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80%;生产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95%以上。企业层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电子商务应用率达88%以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各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研发设计

3、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逐步向综合集成、协同创新转变。二、主要任务重点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快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消费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机械、石化、冶金、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和流程,加快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系统的综合集成。在机械、纺织服装行业实施装备智能化提升重点工程。机械行业鼓励采用嵌入式软件、物联网、

4、可编程控制器(PLC)、CAD/CAM/CAE等技术和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等,提升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制造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培养数字化车间,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纺织行业围绕发展纺织专用装备的嵌入式系统等,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在生产制造、供应链环节推广使用条形码、射频识别(RFID)和物联网技术。化纤行业重点采用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DCS)和各类自动控制装置;棉纺织行业重点推广应用配棉管理信息化以及生产自动检测、管理系统;经编织造行业重点采用在线检测和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印染行业重点应用

5、织物染色印花工艺参数在线检测中央控制技术以及有利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自动控制系统;服装行业重点采用人体数码扫描、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和装备,实现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在石化、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实施绿色生产、安全生产推广重点工程,建立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测管理体系,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管控一体化生产方式。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建设一批能源管理中心项目,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石化行业依托湄洲湾、古雷、江阴等石化产业基地(园区)骨干企业,开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要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的集散控制系统改造。冶金行业在不断

6、提升工艺装备、流程优化和企业管理等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加速向集成应用转变。玻璃行业将浮法线高效脱硫、脱硝和余热发电等技术与计算机集散控制、在线缺陷检测、智能化切割分选堆垛自动控制等系统结合,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水泥行业在普遍应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基础上,重点推广综合管理、计量分析和烟气在线监控等系统,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及余热、固体废弃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食品、医药行业围绕提升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推进全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监控以及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实现食品、医药采购、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二)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

7、保、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实施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与协同创新应用提升重点工程,提升企业综合集成水平,推动企业内部、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化协同。集团企业内部信息化协同方面重点推进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集成、生产与管理集成、生产与销售集成、业务与财务集成、总部与分支机构集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团管控一体化。企业间信息化协同方面重点推进一批大中型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综合集成项目建设,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系统的普及和深化,提升企业在质量、计划、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协同方面重点推进一批基

8、于产业链的工业软件和信息化解决方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库存、物流等信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在高端装备制造、信息通信等行业实施产品智能化重点工程,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产品向产业链高端跃升。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一批高端精密机械项目建设,发展工业机器人,突破数控系统、力矩伺服电机驱动器、高精密减速器、专用多轴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技术;推进工程机械产品应用嵌入式软件、物联网、卫星定位等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远程监测、故障检测诊断、无人值守,促进工程机械行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智

9、能化的交通运输装备,提高汽车电子、船舶电子等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重点发展汽车车身控制系统、智能车灯控制系统、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加强船舶主机控制、定位导航、自动识别(AIS)、运行操纵、机舱自动化等工业软件研发,提升汽车、船舶等装备智能化水平。信息通信产业重点发展移动终端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推进核心控制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三)推进信息技术与服务业融合推进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专业市场、港口服务、社区服务等集成发展、互动发展,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发展环境。实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工程,围绕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降低采购与销售成本、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发展现代物流等方面,重点推进一批

10、垂直细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自营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电子商务园区、基地的建设,提高面向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向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围绕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拨等物流关键环节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加快推广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物联网、电子数据交换(EDI)、GIS/GPS等技术,实现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协调和无缝对接,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引导鼓励大型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建设立体仓库,提升物流自动

11、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推进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大幅提高港口、铁路、机场、货运站场等交通枢纽和仓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实施信息消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推进传统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服务行业信息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加强金融、交通、商贸、房地产、农产品销售、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领域网上在线服务能力,促进传统营销和服务方式的转变。重点推进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3D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服务业态创新经营模式。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推进福州、厦门、平潭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

12、级,推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园、智能水务、智慧物流等领域发展。(四)提升信息产业支撑两化融合的能力实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重点工程。建设面向工业企业的云服务平台,发展云制造,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云计算技术,解决企业进行数值模拟、虚拟仿真、工业设计等所需超大规模计算能力的问题。重点推进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次开展基础应用研究、课题攻关及闽东机电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等一批省内优秀云计算项目的建设和应用。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和决策分析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

13、业园等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面向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生产服务。围绕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传感器等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产品信息化、生产制造环节、经营管理环节以及工业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重点推动福州物联网信息识别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无线通信、GIS/GPS等车载前装技术,推动汽车行业的物联网规模应用。实施信息基础建设重点工程。推动国家安全可靠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专项实施和一批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建设,加快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软件和控制软件的创新研发,加快研发设计与制造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通过建立工

14、业设计基础数据库、专业信息资源库和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协同创新,使产品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数字福建宽带工程建设,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进三网融合和宽带在产业集聚区的全覆盖;加快TD-LTE建设步伐,加快实现正式商用并推进规模应用,为我省工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作联动。建立两化融合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省经贸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数字办、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外经贸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环保厅、信息化局、通信管理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银

15、监局等,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统筹推进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两化融合发展合力。各级政府要加强两化融合的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更好地发挥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作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政策,确保取得实效。(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加大技术和投资导向。省经贸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等部门在制订我省有关技术和投资导向目录时,引导并强化信息化在各行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不同环节的深度应用,促进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优化升级。2.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省经贸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信息化局、数字办等单位整合省级工商发展

16、资金、信息产业、物联网、数字福建、科技项目计划等专项资金,支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实,重点扶持两化融合标准制定和评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示范项目、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等重点项目。鼓励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产品,优先支持列入省甲供甲控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提高两化融合软硬件的国产化率和安全性。3.加大税收金融支持。鼓励两化融合相关供给服务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对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信息服务企业按规定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对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对省级及以上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增加授信额度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三)提升两化融合供给服务能力。支持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