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84257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专题二-唯物论-认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二 唯物论和认识论【知识体系构建】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记住一句话: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利用的。2、理解一个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3、明确意识活动的特征和能动作用。4、识记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5、领会真理的三性:6、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7、重点把握五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核心考点归纳1】辩证唯物论1把握两组基本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2、(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如下表: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它所概括的仅仅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来源:学.科.网Z.X.X.K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来源:学+科+网不能用物质去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联系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结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

3、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立足客观物质世界,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精神运动和社会运动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个统一体,不可分割。A.运动对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B.物质对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错

4、误倾向:否认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的含义: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联系。(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

5、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照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规律是一成不变的。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因而我们要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3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其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

7、的目的和动机。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第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

8、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必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也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 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么办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

9、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从主观出发。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从主观出发的典型表现。从主观出发还有其他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曲直;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物。教条主义又称本本主义,它以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为出发点;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把个性当成共性,把偶然当成必然。二者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核心考点归纳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全面掌握一个核心概念:实践(1)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实践是指人们改

10、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三种基本形式。(2)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推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发展。2多角度把握真理及其特性(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11、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属性。属性表现错误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或超载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3)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3. 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

12、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认识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从认识主体看: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基础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

13、求和永恒的使命。 【突破归纳】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区别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 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理论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成为理论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 联系 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黄褐色,湿,软塑可塑,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卵石层之上。稍密,该层有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较差,部分地段接近与粉砂。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与砂卵石之上-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