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8089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一调考试试题(a)(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邢台二中2014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一调考试语 文 试 卷A第卷(48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撕打 奉为圭臬 铁碴(zh) 不可估量(ling)B、褴褛 惹人注目 佣金(yng) 衮衮诸公(gn)C、摒弃 荒涎无稽 稽首(j) 怦然心动(png)D、座落 宽宏大量 亘古(gn) 一副对联(f)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付账 风蚀 胁肩谄笑 避暑圣地 B、呛着 变幻 辨证论治 可掬可捧C、震撼 澄澈 做奸犯科 鳞次栉比 D、濡养 嬉戏 销声匿迹 灸手可热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

2、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D、“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B、金秋季节,小王决心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来的心愿。 C、各个国家在高科技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在高科

3、技上胜人一筹,关键在于能否重用人才。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

4、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5、可怪也欤!(师说)5、下列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声非加疾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赢粮而景从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B、 C、 D、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8、下列

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9、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

7、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10、郁达夫写对故都之秋的想念时,突出写了住在北平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时的所见所闻,而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只用一笔带过。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3分) A、作者是浙江省富阳县人,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产生一种想走异地,饱尝故都之秋的心情。B、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都缺乏秋味,体现不出故都之秋来。C、作者在住所的话中写过“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不愿去陶然亭等处,当然就写不出那些地方的秋景。D、写租住破屋时所

8、见所感,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11、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揭示了沉默的结果,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B、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突出沉默的作用,表达作者最大的愤怒。C、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表达作者的愤怒,并呼唤激励后死者,语气高昂激跃。D、运用反复、对偶的修辞,先明而有力地预示了沉默的中华民族爆发革命惊雷。12、对荷塘月色的评价最高的一项是(3分)A、林黛玉在詠海棠中有句好诗:“借得梅花一缕魂”,可见花魂是在一缕香,而荷塘月色中正有一句“送来

9、缕缕清香”,可谓难得之妙句!B、天上、地上,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树上、水中,构成了一幅静谥、淡雅、朦胧、柔和、美丽的水墨画。C、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月光洁白而无暇,取荷花,又取月光,选材实在精当。D、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写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16题。从海啸大劫难看疟疾安然2004年12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公共卫生专家紧急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可以使此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成倍增加。WHO的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Gregory Hartl)把灾区需要重点预防的传染病归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主要是霍乱和伤寒

10、;另一类是由于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主要包括疟疾和登革热。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上述第一类传染病在某些受灾地区已经有病例发生,所以为灾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迫在眉睫;至于像疟疾这样的虫媒性传染病,哈特尔说,“由于蚊虫有一定的繁殖周期,预计在两到三周的时间会有人开始发病。因此,WHO特别关注疟疾在未来几周大规模发病的危险性。”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汤林华介绍,疟疾的分布遍及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纬60和南纬45之间的地带都有疟疾发病,而像我国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地区就没有疟疾。此次遭受海啸袭击最严重的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热带、亚热带国家正是传统的疟疾高发区。虽然巨大的海啸

11、在最初发生时可以冲没蚊虫的滋生地,但幸存者纷纷涌向远离海边的热带雨林高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样有大量的蚊虫滋生,简陋的居住条件和人群密度的增加,大大提高了人蚊接触的机会,虽然在传染病流行历史上还没有与此次海啸相类似的灾难记载,但从以上分析来看,目前受灾地区的确存在着大范围疟疾流行的风险,必须严加防范。实际上,疟疾历来都是全球流行最广泛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到目前为止每年仍有大约200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对儿童危害最大每30秒钟世界上就有一个儿童因患疟疾而丧生。除了此次遭遇海啸劫难的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以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和南大平洋岛国地区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疟疾流行区。我国北纬

12、25以南地区也是疟疾流行区,其中云南边境和海南山林地带是历史上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疟疾肆虐的漫长历史表明,作为侵害人类健康的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疟疾是相当顽固的,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1955年,世界卫生大会曾经乐观地把原来的“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但其后全球疟疾流行的状况表明,这一规划全面受挫,于是在1978年的第3l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又正式通过了把“疟疾消灭规划”改回为“疟疾控制规划”的决议。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疟原虫在不断的变化中千方百计对抗药物对它的抑制,以至于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抗疟药的研制成为人类与疟原虫斗争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竞赛。实际上,目前

13、中国的疟疾防治工作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为世界所公认。令人忧虑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所引起的温度和降雨的变化,势必会影响疟疾原有的分布格局。根据大气环流模型(GCM)的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35,疟疾的发病人数在热带地区将增加2倍,而温带地区更会增加10倍以上。至于像此次印度洋大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引起疟疾大流行的突发危险因素,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13、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海啸和疟疾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疟疾是一种虫媒性传染病,海啸的发生加速了蚊虫的繁殖周期,从而造成传染性疾病的暴

14、发。B、疟疾在全世界分布范围较广,因为受海啸的袭击,灾民纷纷涌向远离海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而使疟疾的暴发成为可能。C、海啸虽然冲毁了蚊虫的滋生地,但灾民居住条件简陋、人口密集,使人蚊接触机会增加,从而造成了疟疾大范围流行。D、在历史上,疟疾是全球范围最广泛、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沿海、沿河及热带、亚热带森林地区是疟疾的重灾区,对人类影响最大。14、在文中,作者认为“作为侵害人类健康的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疟疾是相当顽固的”,以下各项能够证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A、远在殷商时代,我国就把“疟”字作为疾病记录在甲骨文和青铜器中,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疟疾流行季节的记述。B、疟疾与污浊气体有关,如我国古代称疟

15、疾为“瘴气”,英文中的疟疾一词(malaria)也是由意大利语“坏的”和“空气”两字组成。C、1910年法国人在我国云南修筑滇越铁路,当时从华北、两广等地征来的民工中,开工第一年就因疟疾死亡5000多人。D、世界卫生大会1955年把“疟疾控制规划”改为“疟疾消灭规划”,1978年又将“疟疾消灭规划”改为“疟疾控制规划”。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印度洋海啸带来的霍乱、伤寒、疟疾和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已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特别关注。B、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疟疾流行地区中,有的地区的疟疾流行与海啸无关,但同样会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必须严加防范。C、叮咬患者的蚊子胃中的疟原虫,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