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07116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跨接案例分析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一:钢筋偏位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连云港项目1#楼裙房一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于20XX年9月26日发现X1轴XB轴处的楼梯柱有两根主筋偏位70mm,即主筋保护层偏大70mm,判定为一般不符合项。二、原因分析:在浇筑一层结构混凝土过程中,现场钢筋看护人员未及时将楼梯柱钢筋调整到设计位置。三、采取的措施:将楼梯柱偏位的钢筋,按照六分之一的曲线度调整至设计位置,并在偏位钢筋旁绑扎一根同规格、型号的钢筋,绑扎的钢筋处于设计位置,下端位于柱根部并设置弯锚,上端与偏位钢筋绑扎并满足搭接长度。四、事故问责:此为不符合项,为现场钢筋看护人员看护不到位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将偏位钢筋

2、纠正。对看护钢筋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现场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五、应吸取的教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钢筋看护人员及时将偏位钢筋调整。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柱钢筋采用定位箍筋固定,以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偏位。案例二:混凝土表面缺陷案例分析一、 案例概况:连云港项目一期车库126轴线墙柱梁板混凝土于20XX年9月21日浇筑完成后,至9月23日拆除高低跨吊模后,发现有两处孔洞,判定为一般不符合项。 二、原因分析:由于高低跨外墙为吊模,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和漏振。 三、采取的措施:将孔洞周边松散混凝土凿处干净并清理,浇水湿润后采用比结构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3、C35P6)浇筑密实,并浇水养护。四、事故问责:此不符合项,为现场混凝土振捣人员疏忽所致,已对振捣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现场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五、应吸取的教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混凝土振捣人员不得漏振。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前,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了解重点及难点部位的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混凝土振捣人员不得漏振。案例三: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连云港项目3#楼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于20XX年10月26日发现,楼梯梯段施工缝以下的踏步尺寸有严重偏差。判定为一般不合格品。 二、原因分析:在浇筑二层结构混凝土过

4、程中,楼梯踏步模板发生变形。 三、采取的措施:将楼梯梯段施工缝以下的踏步混凝土破除并清理干净,在接缝位置处凿毛,重新支设楼梯模板,与上层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四、事故问责:此不符合项,为现场模板看护人员看护不到位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将偏位模板纠正。对看护模板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现场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五、应吸取的教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模板看护人员及时将偏位模板调整到位。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楼梯模板支设牢固,以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偏位。案例四: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连云港项目3#楼十六层剪力墙暗柱钢筋于2

5、0XX年3月31日焊接完成,经现场检查发现,有7根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上下钢筋偏心,判定为一般不合格品。 二、原因分析:钢筋端部扭曲不直,在夹具中不正或倾斜。 三、采取的措施:将钢筋接头割除,并将此钢筋端部不直部分割除,重新施焊。四、事故问责:此不符合项,为现场钢筋焊接人员焊接不到位,未能将端部不直的钢筋进行割除处理。 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对焊接施工的质量要求。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在电渣压力焊施工人员焊接过程中,要求焊接人员对端头不直的钢筋进行调直处理后,再行施焊。案例五:钢筋变形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上海核工院核电研发设计中心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围护第二道支撑拆除后,于2008年8月26日

6、发现地下二层北面部分墙体钢筋弯曲变形严重,判定为一般不符合项。 二、原因分析:在基坑围护第二道支撑梁拆除过程中,拆除掉下的混凝土块将钢筋砸变形,以及镐机履带碾压钢筋所致。 三、采取的措施:将变形钢筋调整后,在其附近种植同规格、型号的钢筋进行补强。四、事故问责:此为不符合项,为破除分包单位未对钢筋进行保护所致,已对破除分包单位进行处罚。五、应吸取的教训:在围护结构拆除过程中,要对已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在围护结构拆除前,要求破除分包单位采用废旧模板对钢筋进行保护,并要求镐机操作人员不得碾压钢筋。案例六:混凝土浇筑麻面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20XX年11月19日,万源项目在1

7、3#楼地下室外墙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二、原因分析:2.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2.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2.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2.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再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三、采取的措施:应在麻面

8、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砂浆,将麻面抹平,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席进行保湿养护。四、事故问责任:经过项目部核实,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是由于混凝土施工人员振捣不密实所制,项目部对出现的问题再次对班组进行了问题纠正交底。并对混凝土班长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混凝土值班制度,指导现场的施工人员正确的振捣,收平等。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6.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6.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理干净。6.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海绵条、模板条子堵严。6.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6.5混凝

9、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6.6拆模不应过早。案例七:混凝土浇筑露筋案例分析一、案例概况:20XX年12月29日,万源项目在14#楼八层楼梯间外墙拆模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二、原因分析:2.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位移紧贴在模板面外露。2.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用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的周围,造成露筋。2.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三、采取的措施:3.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

10、: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整,并认真养护。3.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四、事故问责任:经过项目部核实,混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是钢筋班组没按要求放置垫块,使混凝土保护层减小,从而导致露筋,为了严肃工程质量,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劳务公司进行了适当的经济处罚。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钢筋的验收制度,及班组互检制度的落实。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6.1浇筑混凝土之前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6.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

11、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案例八:混凝土凹凸、膨胀案例分析一、案例概况:20XX年11月7日, 万源项目14#楼二层西单元阳台吊模混凝土出现胀模。二、原因分析:2.1浇筑吊模混凝土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2.2吊模支架支撑不牢固或钢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三、采取的措施:3.1凡凹凸膨胀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只需进行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后,用1:2或1:1.25水泥砂浆或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四、事故问责任:经过项目部核实,14#楼二层西单元阳台吊模混凝土出现胀模。是在浇筑混凝土时现场

12、没有木工值班,在浇筑出现问题时没木工进行及时的修改。为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民源劳务公司进行了适当的经济处罚。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混凝土值班制度,做到出现小问题及时修正和整改。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6.1模板支架必须支撑在结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6.2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案例九: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咬边案例分析一、案例概况:20XX年12月5日, 万源项目1#楼一层西单元墙柱钢筋在敲掉焊包后出现接头偏心、咬边等现象二、原因分析:2.1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2.2顶压时用力过大,使

13、上钢筋晃动和位移。2.3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2.4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2.5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2.6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三、采取的措施:在焊包敲掉以后把出现偏心和咬边的钢筋切除,然后重新施焊。四、事故问责任:经过项目部核实,1#楼一层西单元墙柱钢筋在敲掉焊包后出现接头偏心、咬边等现象。是钢筋焊工在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教育工人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过程中的监控,使损失降到最小。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6.1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6.2两钢筋夹持于夹具

14、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6.3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6.4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分再卸下夹具,以免钢筋倾斜。案例十: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案例分析一、案例概况:20XX年3月21日,万源项目在9#楼四层二结构砌砖的过程中发现有堵墙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二、原因分析:2.1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体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2.2用干的空心砌块砌筑,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转表面的粉尘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三、采取的措施:为了

15、严肃质量责任制。把砖缝砂浆不饱满的墙推倒,重新砌筑。四、事故问责任:经过项目部探讨,砌筑过程中出现砂浆不饱满是因为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不负责任的做法时砌筑出现的质量问题,项目部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劳务公司做出相应的经济处罚。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有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整改。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6.1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6.2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度时,不得超过500mm。6.3烧结砖多空严禁用干转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l 案例十一:钢筋跑位事故案例分析一、工程概况:上海张江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牛顿路400号原七一一研究所大院内。本工程北面为七一一研究所综合厂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