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00475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成套产品二次工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使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成套二次线的配制。2. 引用标准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程 CECS49-199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程GB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7251.1-199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3906-1991 33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JB/T9661-1999 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JB/T9666-1999 JK 型交流低腰配电柜JB/T56189-1997 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

2、分等 JB/T56186-1997 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 JB/T56236-1999 340.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检查导则3. 材料a. BV 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黑、淡蓝、黄绿双色)b. BVR 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黑、淡蓝、黄绿双色)c. 缠绕管(6 8 16)d. 尼龙扎带(大、中、小)e. 行线卡f. 号码管(或称号码套)g. 塑料行线槽(35*35 50*35 50*50 50*80 80*50 80*80)h. 松香、焊锡i. 铜质裸压端头j. 预绝管4. 设备及工具a. 平口钳b. 斜口钳c. 剥线钳d. 尖嘴钳e. 冷压钱f. 螺丝刀(平

3、口和十字)j. 电工刀k. 油性笔l. 毛巾或毛刷m. 铅笔5. 工艺准备5.1 认真消化电气原理图、总装图、二次接线图、布置图,熟悉每一元件,考虑好走线方式并且检查已安装的原件是否符合图纸设计的要求。如果不符应及时更换。5.2 用毛巾或毛刷清除元件上的积尘。 5.3 检查元器件是否完好,各种标识、资料是否齐备。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必须检查是否有 3G 标识,标识是否完好。5.4 将元器件上多余的标志、标识(如接地标志)去除。5.5 根据原理图、接线图,将接线所需的号码套准备好,特殊情况可用油性笔书写,但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大方。5.6 检查工具、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

4、的设备、工具。5.7 检查材料是否齐备,如有差缺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配齐。6. 工艺过程6.1 按接线图或布置图要求将元器件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并可靠的固定。6.2 导线按相或极选用颜色时,导线颜色应符合表一的规定,而一般情况下,除接地保护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零线采用染蓝色线外其它不须标明电路特征的辅助回路,宜采用黑色。表一类别 相序或极 颜色 类别 相序或极 颜色A 相 L1 黄 正极 L+ 综B 相 L2 绿 负极 L- 蓝C 相 L3 红 接地中性线 M 淡蓝中性线 N, 淡蓝 交 流中性保护线 PEN 黄绿相间直流 保护线 PE 黄绿相间 如果是信号线,用 0.75mm白色线(PLC 仪表

5、上的线) 一般用 1mm的黑色线6.3 辅助电路均应采用绝缘铜导线。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6.4 采用单股导线时,导线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1.5m;采用多股导线时,导线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1m。对于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其导线截面面积应采用 2.5m,电流回路应为 4m。6.5 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6.6 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 1m的单股导线应采用焊锡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接端子和接孔的,压预绝缘端头。接其他的压预绝缘叉头)6.7 每个元件均应有一个标志牌,每个标志牌上均应标注元件在接线图(或原理图)上的代号或位号,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

6、的标准牌外,标牌不得固定在原价本体上,而只能固定在元件的右下方(安装在面板上的远近从板后看,柜内元件从柜体正面看。 )6.8 按考虑好的线束走向,根据实际尺寸量取所需导线长度,用剥线钳剥掉导线端头的绝缘层。 (直径大的,不能用剥线钳的则用电工刀剥掉) 。绝缘层的去除长度应符合表二。表二导线截面积(m) 0.351.0 1.21.5 22.5 34 56 810剥去长度(mm) 5 5 5 6 7 8.56.9 把号码管按正确的方向穿入导线中,然后穿入予绝缘管。应注意:当导线水平放置时,号码管穿入后,号码管的标号应从左读到右;当导线竖直放置时,号码管穿入后,号码管的标号应从上读到下。6.10 将

7、铜质裸压接线端头用冷压钳稳固地压接在多股导线上。注:只有在证明不使用冷压端头比使用冷压端头更为可靠、更为有效时,才能不采用压接端头的形式。严禁用一个端头将两根二次线铆接在一起施工。6.11 松开元件上的接线柱,将导线的冷压端头可靠插入后,拧紧螺钉,同时元件上未接线的接线柱也应拧紧。6.12 当门、板、覆板或类似部件上装有电压超过 36V 的元件时,应采用保护导体将门等部件与保护电路连接,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件上电路导线的最大截面积。 (即采用相应截面的黄绿双色线将门与总接地点连通)6.13 按预先考虑的方式进行布线、配线,但同一合同中相同方案的产品,相同元件的接线走线方式应一致。6.1

8、4 布线时应用缠绕管或尼龙扎带捆扎,能用行线槽布线时,优先选用行线槽布线。6.15 线束应扎成圆形,上下左右笔直的线放在外层,有曲折的线放在底层(中间) ,然后再分路。6.16 线束可用塑料缠绕管绕扎或尼龙扎带每间距 100mm 捆扎。同时缠绕管的选用应符合表三的规定:6.17 线束不宜过大当导线较多时,应尽量分路引线,同时缠绕管在缠绕时匝间间隙宜在 69mm 左右,以保证散热良好。6.18 使用行线槽行线时,只需将导线直接放在槽内,不需捆扎,完工后将盖子盖上,但二次线所占的空间不应超过行线槽容积的 1/2.a. 行线槽的使用必须符合合理、美观、省料的原则。b. 行线槽的安装螺钉不应有损伤绝缘

9、导线的可能。c. 对横向、竖向行线槽汇接处应吻合,无明显缝隙。6.19 连接导线的两端必须带上号码管及予绝缘管(元件本身的接点间的连线或相邻两元件间明显可见的连线可不带号码管) ,导线要求拉紧挺直,行线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水平倾斜度不超过3mm/500mm(线束中心线) 。6.20 所有导线不得有扭结、松股、断股等缺陷也不得有中间接头。6.21 导线行线时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导线直径的三倍,导线交叉时,应以少数导线穿过多数导线的原则。6.22 导线或线束不允许直接贴接裸露的带电或导电部件以及骨架敷设,应保证 35mm 以上的间隙,有条件时应用线架固定。一般情况下,

10、两固定点间的距离,包括与各元件间的连接,横向不超过 300mm,纵向不超过 400mm,线束拐大弯处应加装线夹,并拧紧线夹上的螺钉,以防松动。6.23 绝缘导线或线束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嵌上大小适宜的橡皮圈或采取类似措施,以保证导线的绝缘层不受损伤。在行线时,二次线不应贴近棱角或类似易损伤导线绝缘的地方敷设。6.24 线束在行线时,应尽量远离可动部件,防止线束与可动部件碰撞或摩擦。 6.25 可动部分(如门)的行线,应采用多股导线,过门的线束必须在活动部分的两端用线夹或类似的措施加以固定,其跨越部分的长度,应能保证门和盖(以及类似部件)能正常开启,门或盖(或类似部件)在开闭过程中

11、,线束不应碰着其它元器件。6.26 导线在接入发热元件时,应在接入端剥去一段绝缘层,并套上瓷套管。绝缘层剥去的长度应符合表四。6.27 线束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敷设分(如电炉、加热管、管形电阻等)并尽量避免敷设在发热元件的周围 40mm 内(一般情况下) ,当发热元件本身有具体要求时,应符合其散热空间。表四发热件功率为额定功率的不同百分比时7.5W 15W 25W 50W 100W200W发热件1030503050305030503050剥去绝缘长度 10 20 10 20 20 40 20 40 20 406.28 导线与元件的外引线焊接,用松香焊锡丝焊接,焊点要光洁牢固,焊渣必须清除干净,然

12、后将焊点和导向套上适宜的绝缘管。6.29 元件的每一接点上其接线不允许超过 2 根。6.30 成套装置内凡二次接地线、小母线以及接在一次母线上的二次线,均应将导线绕适当的弹簧圈(56 圈)再接到接点上,二次接线接至一次母线上时,应在母线上钻6 的过孔,用 M5 螺栓连接。当有困难时,可以在母线上钻孔、攻丝后,用 M5 的螺栓连接。6.31 辅助回路导线接至母线时,不得直接压在母线搭接紧固螺丝下。6.32 开关柜内所装元件,凡有接地标志的,都应可靠接地,若元件安装在已经可靠接地的金属件上,也视为已可靠接地。6.33 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 柜内两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

13、带电的导体间,应符合表五的规定。 b. 柜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绝缘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 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于 20mm。6.34 对二次端子、端子排的安装及接线应符合:a. 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b. 盘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排号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 350mm。 表五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额定工作电流 额定工作电流额定电压(V)63A 63A 63A 63A60 3.0 5.0 3.0 5.0 60V300 5.0 6.0 6.0 8.0

14、 300V500 8.0 10.0 10.0 12.0 c. 回路电压超过 400V 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有以红色标志。d.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苦难时,应有明显的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e. 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f. 电流回路必须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必须接触良好。g.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h. 每个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 1 根,不得超过 2 根,对于插接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

15、加平垫片。i. 使用静态保护,控制逻辑回路的控制线路应采用屏蔽线,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接地。j. 抽出柜内抽屉的接线,主线束均应加缠绕管,导线必须根据接点位置需要分层截取,不得一刀截影响美观。k. 导管必须整齐美观,字头朝外。l. 所有端子上的备用螺钉均应拧紧。m. 线束固定宜采用行线卡或尼龙线卡,不得使用不干胶基座。6.35 配制二次线时,不得踩踏元件,当配制较高处的二次线时,下面不应同时有人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6.36 实施自检6.37 在质量责任卡上进行清楚、明白的填写。6.38 把元器件的合格证、说明书等资料以及备品、备件、附件与下一工序进行清楚、明白交接。6.39 将图纸资料齐全、完好的移交质检人员。6.40 其它项目参照国标、部标、企标的相关规定执行。7. 未尽事项,在实际中不断完善。8. 本工艺自 年 月 日起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