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00427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成都消费及气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地处四川省的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龙门山脉、邛崃山脉与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地带,介于东经 1025410453 、北纬 3053126之间,面积 12390.6 平方公里,目前全市户籍人口大约 1044.3 万人。 成都市,从西到东,地形分为山地、平原、丘陵三个部分。 成都西部,是高峻的龙门山和邛崃山地。这里的山峰海拔大多在 3000 米以上,大邑县境内的苗基岭,海拔 5364 米,是全市的最高峰。西部群山或险峻雄奇,或幽雅秀丽。由各种岩石风化后发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山地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森林树种异常丰富

2、,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该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除了重要的林业价值以外,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中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海拔在 450720 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 20 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便于引水自流灌溉。岷江、沱江及其支流从上游地区带来大量砾石、泥沙沉积成为深厚的冲积层,形成冲积土。几千年来,在劳动人民的长期耕作下,成都平原的表层土壤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而且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兴建,成都平原上河网交错,灌渠密布,水旱从人,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阡陌田畴之间,一个个农家院落被绿树翠竹层层环抱,形

3、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竹林院落景观。 成都东部,是低矮的龙泉山和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的西缘,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下,由紫色砂岩、泥岩组成,这些较为松软的岩石风化以后形成肥沃的紫色土。龙泉山植被多遭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现仅分布着一些次生的青掆林、马尾松林和经济林木。丘陵区谷地宽阔平坦,丘坡梯田层叠,冲田相连。金堂县云合乡河谷低处海拔仅 387 米,是全市的最低点。成都地处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除西北边缘部分山地以外,成都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有利于农业

4、生产。 成都市的大部分地处岷江中游地区,河流众多。大小河流共有四十多条,绝大部分属于岷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流域面积的 85%。少数地区属于沱江流域,流域面积约占10%。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加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流灌溉,使成都地区自古以来就成为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是成都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得以作为巴蜀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雄厚物质基础。当然,成都这一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成都人休闲安逸的生存状态。 “知足常乐”在成都生活文化里扎根,且感染着异乡游客,我想,在成都生活是幸福的成都式的节奏和成都人的生活状态与川菜、川酒、川剧、蜀方言、蜀绣、

5、茶馆文化以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密切相关。川化的东西如同四川的泡菜,搬到外地去相同的方法炮制味道也会大变。盆地闭塞,民族众多,气候复杂,物产丰富,历史久远,人口稠密,方言繁复多变,生活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使巴蜀文化显得内容深邃庞杂,如同饮川酒一般,先辣后甜,饮时不醉,但后劲极大。巴山蜀水造就了成都人的性格。这么特殊的地域和生活习性的差别,以及各种社会层次、三教九流的汇聚,使成都人的生活显得千姿百态。成都人的生活色彩纷呈,光怪陆离,不同于黄土高原上人的生活那么单调乏味,那种风沙,那种干旱,那种贫瘠很使人悲怆;成都人没有这种悲凉感,我们的盆地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四季桃红柳绿,生活内容丰富,使人

6、产生的是陶醉感和满昂戚类似的感觉可以从川菜中到佐征。任随你是夫妻肺片还是麻婆豆腐,也不管你是钟水饺还是担担面,正宗的川味一律要吃出麻、辣、鲜、烫四个字来。光辣不麻绝非川味,麻辣不烫亦非正宗。这同你在西安吃羊肉泡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种膻味很重的浓汤吃法只适合高寒干旱的地带,不适合潮湿多雨的盆地。再以电影抓壮丁为例,这是典型的四川式的幽默。它对旧中国那些下层的保甲长和土老肥的讽刺鞭笞可谓辛辣之极。影片中的那种鱼龙混杂,互相倾轧、欺骗,用川话说就是“麻疼了”。片中地痞流氓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式的搅和关系使人看了确实又唏嘘不禁,浑身冒汗, “烫得很!”但越是这样越使人像吃夫妻

7、肺片一样令人垂涎三尺,不愿放筷子。成都人就是这么爱看闹热,仿佛川剧般又是打锣又是敲鼓,这是生活内容丰富决定的。在北方的大城市,你走在街上觉得人少得奇,街上连商店也关门闭户,挂着厚厚的门帘,找半天也找不到一家茶馆、饭馆,你就奇怪地问别人这是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吗?别人回答当然是,只不过天气这么冷,风沙又这么重,天寒地冻的人都不愿出门,窝在家里也不像成都人一样打麻将,干什么?在侃大山呢。女人们都在咧咧,男人们在抽旱烟。而且一个个嘴也不馋,吃点大肉熬白菜就着一张大饼就过了。成都人这么活着可不干,像北方人一样秋天就窖一地窖的大白菜他们连想也没有想过。成都街上人山人海,都喜欢户外活动,特别是出了一点太阳

8、,茶馆里就热闹得跟开了锅的沸水一样翻滚。成都街上有三多:饭馆多茶馆多、厕所多。人们说全世界的茶馆百分之九十在中国,中国的茶馆百分之九十在四川,四川的茶馆百分之九十在成都。成都人明明可以在家里喝茶,在公室喝茶,但他们偏不,他们一定要在茶馆里喝,要的就是这个派和这种气氛。成都的女人买菜也有讲究,顶多买一把葱,甚至两棵葱,买青菜买半把,每样都那么一小点,为的是吃个新鲜。反正蔬菜品种繁多,四季不断,不需要做一冬天的打算。所以成都人有成都式的骄矜,有成都式的优越感,成都多么舒适,这是成都人永远的感觉。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特点。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年降水量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

9、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天哮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写。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日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都在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湿冷。成都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从春天开始,赏龙泉桃花,新津梨花,彭州丹景山牡丹,瓦屋山杜鹃盛夏可去蒙山,青城山,银厂沟,朝阳湖,碧峰峡等地避暑。也可到隐在青山绿水中的古镇上怀旧,同时感受从身到新的清凉。秋天时则可前往西岭雪山、都讲堰三江、理县的米亚罗、黑水的卡龙沟等地赏满山的枫红菊黄,这些地方随便拣一处也比香山上午红叶更漂亮,更壮观。冬日赏梅就去塔子山公园、崇州梅花寨以及金堂的梅林公

10、园,玩雪则有龙池、西岭雪山等天然滑雪场。稍远一点还可以去青藏高原看那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迷人风景。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候资源。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由于成都市动西高低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锐减。所以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异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可以相差好几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现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这种热量的垂直变化,为成都市发展农业特别是多种经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冬暖,春早,天霜期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度左右。大于摄氏度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摄氏度,全年无霜期大于天,冬季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摄氏度左右,摄氏度以下天气很少,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摄氏度摄氏度,提前一个月入春。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的比值为:左右,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风速小,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米秒;晴天少,日照率在之间年平均日照数为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千米平方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