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庙会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33951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庙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各地庙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各地庙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各地庙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各地庙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地庙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庙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地庙会天津皇会天津皇会原称“娘娘会”或“天后圣会”,民间口传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清康熙四年(1665年)始,后更名为“皇会”流传至今。天津皇会是旧时天津民间极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它最初仅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而在其诞辰吉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所举行的庆典仪式。清康乾盛世,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大都会城市,康熙、乾隆皇帝曾频繁驾临津门。据说康乾两朝皇帝在南巡过津途中,均为迎接驾临举行隆重的仪式,两朝御赐黄马褂,从此天津皇会名扬四方。天津皇会的会档(种类)分为三类:一是服务性质的,如扫殿会、净街会、请驾会、梅汤会等。二是仪仗性质的会,如门幡会、太狮会、广照会、宝鼎会、接香会、日罩会、灯罩

2、会、銮驾会、华辇会、护驾会、灯亭会、鲜花会等。三是以各类乡村民间花会为基础的表演,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皇会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杠箱、鲜花、法鼓、门幡、秧歌、提炉灯、大乐、高跷等40多种。可谓“百戏云集”。伴随着天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一种独特的将神祇崇拜、宗教信仰、问医求子、祈福还愿、赛会演剧、男女游观、会亲访友、社会交往、城乡商品交换等活动集于一体的庙会形式。7 中岳庙庙会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东4公里处,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和农历十月初十,这里都要举行传统的中岳庙会。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者对山岳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

3、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会期长达10天,人数最多达每天达20万人次。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8 泰山东岳庙会中国泰山东岳庙会,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美食、武术、文化、服饰和商品交流活动。泰山东岳庙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唐末,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唐末,东岳庙会已形成雏形,但活动的内容还仅限于庆贺岱岳观神像的落成。到了宋代,东岳庙会变成了庆祝泰山神生日

4、的专题活动。到宋真宗时,东岳庙会被定为惯例,并予以延续。明代又增加了奉祀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内容。相传碧霞元君的诞辰为阴历四月十八。与原来庆祝东岳大帝的活动连在一起,遂使东岳庙会的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东岳庙会由此达到了鼎盛时期。东岳庙会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它集吃、住、行、游、购、娱、宗教文化为一体,内容丰富,是反映泰山以及周边民俗的万花筒。从独具魅力的民间曲艺到令人惊心动魄的游艺竞技,从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到奥妙无穷的养生之道,东岳庙会可谓包罗万象。明朝张岱在岱志中描述了东岳庙会的热闹场面:“斗鸡,蹴鞠,走解,说书。相扑台四五、戏台四五。数千人如蜂如蚁,各占一方,锣鼓讴唱,相隔甚远,各不相溷也

5、”。其中,“相扑”也就是打擂,是东岳庙会的重头戏。提起打擂,人们便自然会想起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浪子燕青智扑擎天柱任原的精彩场面。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泰山东岳庙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庙会文化的源头之一,展现中国民俗文化的大舞台以及世界庙会文化的典型。今天,古老的东岳庙会又被赋予了新内容,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成为泰山旅游的新亮点。9 客家走古事福建龙岩连城县罗坊镇的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办盛大的“走古事”活动。“走古事”虽是北方“特产”,却在明朝被常遭旱涝两灾的罗坊镇百姓引进,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被誉为“山区的狂欢节”。正月十五,以戏曲装扮的几个10岁左右的男孩立于轿台之上,由青壮年抬

6、着,在彩旗、鼓乐队的簇拥下,先在旱地里奔跑,随后向村头的河里狂奔。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来年就会福气连连。宝丰马街书会马街位于河南西南部,是伏牛山脉下的一个小村庄。每年正月,来自安徽、河北、山东等地的民间曲艺艺人都会云集于此,参加在村东的田野上举行的马街书会。正月十一、十二日是书会的前奏,正月十三为正会。这天,艺人们要先到火神庙祭祀火神,然后就各自选定场地,打木桩,挂喇叭,取琴、清嗓、开唱。每年的马街书会还要把说得最好、书价最高、最受欢迎的艺人,评为当年的“书状元”。在这里,虽然没有西方狂欢节的张扬,却成为传统文化演绎的独特狂欢节。延安定亲庙会延安地区有赶庙会定亲的习俗。定亲庙会一般一年举行两次

7、,第一次在农历四月初八,第二次在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赶庙会时,男女两家被媒人约到庙会上,男方家要带上西瓜、苹果等礼品。两家人席地而坐,由男方家把带来的食品摆出来,请女方家人品尝。大人们谈天说地,拉家常。如果男女青年互生爱慕,就会另找僻静地方谈情说爱去了。等谈得差不多了,双方家长会请媒人出面,议订婚约。10 北京庙会北京的庙会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它的存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庙会的形成发展最初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久而久之,庙会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购货市场,以满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宗教活动倒是次要的了。老北京“过日子”的家庭主妇们大都不愿光顾大街上林

8、立着的大商场和百货公司,就像买菜到农贸市场一样,她们到庙市上去买东西。庙会的商贩们,也在一个庙会结束前,又把全部家当搬到另一个庙会。因此北京的庙会虽然地方不同,内容却又大同小异,经常逛庙会者都知道,走到哪里全都是这些人。北京的庙宇中,有几处的宗教活动是极富特色的。如正月初八的弘仁寺、十五日的黄寺、二十三的黑寺、三十日的雍和宫等。都城隍庙中供奉着守护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爷。在今西城区成方街一带。清末一场大火,将庙烧毁。然而这座古庙于老北京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北京庙会的诞生地。在明代都城隍庙的庙会规模相当可观。明代的燕都游览志说:“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约

9、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明代一年一度的灯市,可轰动九城,能与灯市相比的都城隍庙庙会,其盛况可想而知了。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庙会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还由太常寺官员在此举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动。届时,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云集此地,高声叫卖,热闹非凡。“闹市口”即是记载当时庙会盛况的地名。由于庙会上“游上填塞,故多草窃剪绺之事”,少不了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因而留下“闹市口常闹事,太平桥不太平”的谚语。随着社会的发达,都城隍庙的庙会逐渐衰落,被广安门里的报国寺庙会取代。不久琉璃厂市场又取代了报国寺庙会。陕西庙会陕西省各地庙会很多,仅周至一县就有782个

10、村办过庙会。其中中型古会(历史悠久的庙会也叫“古会”)、庙会有100多个,有万人以上赶会的大型庙会29个。全省著名的庙会,有华阴县“西岳庙会”、临潼县骊山庙会、西安市八仙庵庙会、周至县楼观台庙会、武功县旧城教稼台“河滩会”、白水县仓颉庙庙会、蒲城县尧山庙会、陇县龙门洞庙会、耀县药王山庙会、汉中市天台山庙会、勉县武侯祠庙会、留坝县张良庙庙会等等。白云山庙会白云山庙,在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上,创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05),是陕北最壮丽的古建筑群。历代每逢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八日,举行庙会。在此期间,蒙、汉人民来此朝山贸易者络绎不绝,盛极一时。建国后,白云山庙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每逢会期,来自陕

11、西、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的成千上万游客云集于此,一边朝山观景,一边交流物资。1984年,佳县人民政府将古会改为物资交流大会。大坟滩庙会。会址在榆林城东北50公里处的金鸡滩乡大坟滩村。这里无庙,只有一座金刚宝座式砖塔,内葬成吉思汗的后裔小彻辰萨囊台吉。此人是清朝乾隆年问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今乌审旗)蒙古部落的一个王子。他著的蒙古源流一书,有蒙、满、汉三种版本,与元朝秘史、蒙古黄金史并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著作。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在此举行庙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日子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的庙会日期相同。每年庙会期间,乌审旗的同胞骑马而来,拜扫墓塔,并举行赛马大会。来自榆林、

12、神木和内蒙古的商贩,纷纷携带各种各样的货物,来此摆摊销售。这一庙会,是蒙、汉两族人民同游同乐的盛会,也是两族之间的物资交流大会。13 卷阿周公庙会卷阿,在岐山县城北7公里处,庙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而建。自北宋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至二十二日,西自甘肃,南到四川,东自河南的游客商贾,便如潮水般涌向周公庙。庙内从早到晚鞭炮声不绝,香烟弥漫。他们或进香祈求孕育,或观光游览,或收集古玩,或易物献艺。地方杂货、日用土产品比比皆是,泥玩具随处可见。灵山会。灵山,在风翔县城西。山上的净慧寺卧佛殿,有释迦牟尼佛涅槃像。灵山会相传始于唐代。每年从农历四月初一日起,凤翔、千阳、陇县、兴平、武功的善男信女赴净

13、慧寺拜佛者,数日不散。这五县的商贩输送山货、土产、民问工艺品及农具、日用品参与交易。建国后,灵山会时停时盛。十年内乱中,寺院尽毁。风翔及千阳、陇县等地乡民又募捐修庙数座,其会又盛,日聚数万人。沈阳皇寺庙会沈阳实胜寺又名皇寺,位于和平区皇寺路206号。创建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沈阳市一座规模较大,历史较早的喇嘛庙。寺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原有建筑,最南东西大道上有一对飞檐斗拱的木牌楼。正南是三楹黄绿琉璃瓦顶山门。门内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中有天王殿,后有大殿。在天王殿和大殿之间,东西都有配殿。在天王殿后两侧各有一座碑亭,内立满、汉、

14、蒙、回四体文字碑。皇太极征服蒙古,所得这尊金佛最为重要,可惜于1946年金佛被盗,至今下落不明。解放后,1952年国家拨款对该寺的主要建筑进行了维修,1962年1月、1963年9月沈阳市、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先后公布为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寺庙归佛教协会管理。1985年以来市政府拨款,对山门、大殿和玛哈噶拉楼进行修复。浚县庙会历史最早可以溯源到大伾山石佛雕刻的后赵时期,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浚县庙会始于每年的正月初一,结束于二月初二,庙会规模大14 ,至今保持着明清特色,每年吸引300万游客,高峰期每天客流量50万人,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文化部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工艺品泥咕咕和民间社火表演两个项目也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2009年起,鹤壁市以弘扬春节文化为主线,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相继举办了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