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志 病 科 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 1 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 9 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5 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21 狂病(轻躁狂)中医诊疗方案 ………………………………………………… 27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 …………………………………… 33 惊悸(惊恐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 38 1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 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 4 周以上;常伴有多 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 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 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 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 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 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 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 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 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 弱。
(6)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 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2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7)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 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二、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火扰心证 治法:疏肝泻火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醋柴 胡、炙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 (2)痰热扰心证 治法:清化痰热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清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山栀、黄连、茯苓、远志、 柏子仁、甘草等 (3)胃气失和证 治法:和胃降逆 推荐方药:保和丸合平胃散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茯苓、陈皮、厚朴、苍 术、连翘、鸡内金、麦芽、谷芽等 中成药:保和丸等 (4)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桔梗、川牛膝、 枳实、赤芍、甘草、牡丹皮、香附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心脾两虚证 治法:补益心脾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木香、远志、龙眼肉、 酸枣仁、合欢皮、甘草等。
中成药:人参归脾丸等 (6)心胆气虚证 治法:益气镇惊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人参、龙齿、茯神、石菖蒲、远志、川芎、 合欢皮、知母、夜交藤、酸枣仁等 (7)心肾不交证 3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治法:交通心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黄连、肉桂、生地、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 丹皮、茯苓、泽泻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2.针灸治疗 (1)体针 主穴:神门、内关、百会、四神聪肝火扰心者,加太冲、行间、风池;痰热扰心 者,加太冲、丰隆;胃气失和者,加足三里、中脘、天枢;瘀血内阻者,加肝俞、膈俞、 血海;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心肾不交者, 加太溪、心俞、肾俞 操作:用平补平泻法 (2)耳穴疗法 取穴:神门、心、脾、肾、皮质下,配穴取枕、交感、内分泌、神经衰弱点主穴 配穴合用,随证加减 操作:治疗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用 75%酒精消毒耳廓后用耳针 或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选定的耳穴贴紧并加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 失眠伴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者用重手法,年老体弱、倦怠纳差者用轻手法,嘱患者每天 自行按压 2~3 次,每次每穴 30 秒。
上述治疗隔日进行 1 次,5 次为 1 个疗程 (3)穴位贴敷:用夜交藤 15g,白芷 12g,败酱草 10g 等将上药粉碎,加入辅料, 制成丸状夜晚睡前,用医用胶布贴敷于太阳穴、神门、涌泉穴 (4)其它疗法 可选用滚针疗法、热敏灸疗法、穴位埋线、浅针疗法等进行治疗 ①滚针疗法 操作方法:滚针刺激背足太阳经脉循行的一、二线及督脉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 线从肺俞至肾俞,由上而下;第二线从大杼至志室,由上而下;督脉从命门至大椎,由 下而上偏实证型,治疗开始时即可用力稍重;偏虚证型,开始时可用力稍轻;滚动 15-20 分钟注意事项:伴有恶性、消耗性疾病,背部治疗部位皮肤溃疡或疮疡患者不适用 ②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头面部、腰背部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百会、 至阳、心俞、脾俞、胆俞、三阴交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 2~3 组穴位每次治疗以灸 至感传消失为度,每天 1-2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5 天,共 2~3 个疗程 ③穴位埋线:取心俞、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安眠穴 每次取 3-5 个穴位将“00”号羊肠线 1.5 厘米装入 9 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 4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
半月埋线一次,一月一疗程 ④浅针疗法:取印堂、太渊(双侧)、太溪(双侧)、大陵(双侧),用补法若兼 有外感或胃肠紊乱者,加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用泻法;兼喘咳,加期门(双 侧)、足三里(双侧)、列缺(双侧),用补法;兼虚烦,惊悸者,加气海、三阴交(双 侧),用补法;兼胁痛、易怒,加章门(双侧)、气冲(双侧),用泻法每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 1 星期 3.中医心理疗法 (1)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 技术) 低阻抗状态的诱导过程: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让患者躺在一个舒适的床上,或者 坐在椅子上,通过听音乐、放松诱导的语言或者针灸、按摩、点穴等任何一种患者可以 接受的治疗手段使患者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等 A.睡眠刺激适应技术 “睡眠刺激适应技术”产生的基本观点是,患者在复杂的心理病理条件下,各种情 绪反应使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如光线、声音、温度、湿度等外在的睡眠条件刺激过于敏感, 对睡眠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从而诱发失眠因此,在某种状态下,增强其对睡眠环境 的适应能力,便成为这种技术追求的目标主要操作要点:(1)睡眠刺激适应诱导语: “你已经进入了低阻抗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外面的声音刺激慢慢地离你越来越远,你 感到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安静,周围的各种干扰慢慢地离你飘然而去”等。
2)“刺激 —惊醒—安静—再入睡”诱导过程:在一般的睡眠状态下,一个较重的声音刺激很快会 使其清醒,破坏其睡眠状态,并且难以恢复睡眠状态,对于失眠症患者,这种刺激效应 尤为明显但在低阻抗状态下,这种情况则很容易改变我们可以在低阻抗状态中,设 计一个“刺激—惊醒—安静—再入睡”诱导过程,并且反复进行,最终使失眠患者完全 适应睡眠过程中的环境刺激,降低了对睡眠条件的主观要求,增强了睡眠适应能力,改 善了各种失眠症状这个过程有以下程序: 预备程序:在低阻抗状态中进入上述第一个程序,即给予“睡眠环境适应”的“诱 导语”,让患者早有准备这个程序可以进行 2—3 次; 刺激程序:即在患者进入低阻抗状态,甚至入睡状态后,然后出其不意地在其耳边 或身边给予一个巨大的声音刺激;这种刺激既以由重到轻,也可以由轻到重,关键看患 者的承受能力与治疗者的控制能力 惊醒程序:患者在突如其来的巨大刺激中突然“惊醒”,表现为眼睛突然睁开,甚 至出现全身“惊动”状态,有的完全进入清醒状态 安静程序:在患者清醒时,医生站在患者身边,用手掌盖在患者眼睛上方约 10CM 5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的地方,给患者以绝对的安全感,并迅速给予新的诱导:很好,你现在处在很安全的状 态,请你轻轻的合上眼睛,你很快会再一次放松下来,保持原来的低阻抗状态,而且进 入更深的入静状态。
你很快就会睡下去的 再入睡程序:在上述基础上,再一次进行诱导:你是安全的,你很快又再一次入睡 了而且睡得越来越沉,无论什么干扰都不会影响你的睡眠了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刺激—惊醒—安静—再入睡”诱导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在一 次完整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反复进行多次 B.情绪—睡眠剥离技术 失眠虽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但不等于情绪一定会影响睡眠也就是说,大多数人 一般的情绪如思虑、兴奋或烦恼并不会影响睡眠虽然在以前的事件发生过程中,当时 的思虑、兴奋或焦虑烦恼曾经给你带来了失眠的症状,但那些事件必竟已经过去,不会 再影响到你现在的睡眠即使你在白天遇到了各种烦恼的事件,有着各种不良的情绪, 那也是正常的只要你在睡眠前能够做到“先睡心,后睡眼”,理性排除各种情绪的干 扰,使其“非理性”地断然认为失眠与情绪关系并不相关,这样对改善睡眠更为有益 情绪—睡眠剥离技术既可以作为认知疗法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但如果在低阻抗状态下 进行导入性治疗效果更好 C.睡眠信心增强技术 当患者被诱导进入入静状态过程中,或进入入静状态以后,进行诱导:其实你的神 经系统的功能是完全正常的,你看,现在你又很快进入了放松、安静和宁静的状态,说 明你完全有能力排除一切烦恼的事物,安心睡眠的。
在上述“睡眠环境适应技术”的各种程序应用之后进行诱导:既然在睡眠过程中, 如此巨大的刺激对你来说,你都能够很快入睡,你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了,你完全可以“先睡心,后睡眼”,你倒上床以后,会很快进入现在这种状态,很快 会轻松放眠的,以增强其睡眠信心 在低阻抗状态中,针对那些入静比较好甚至在入静中完全睡眠的患者,可以在诱导 入静过程中或结束“收功”前进一步诱导: 很好,你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入静甚至入睡, 你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你以后在家中自己的床上入睡时会睡得更 好,下一次的治疗会在今天的治疗效果上增加更好的治疗效果”等等,以增强其睡眠信 心 4.认知疗法 用认知理论改变患者对失眠认识的偏差,指出这种不正确的、不良的认知方式,分 析其不现实和不合逻辑的方面,用较现实的或较强适应能力的认知方式取而代之,以消 6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除或纠正其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如对睡眠的认识和期望、对做梦的认识、对症状与 失眠关系的认识等 5. 行为疗法 (1)刺激控制法:仅在有睡意时上床,上床后(15-20min)仍然睡不着,应下床做 些轻松的活动,直到有睡意时再上床除了睡觉不要把床作为他用,无论夜间睡了多长 时间,每天早晨要按时起床。
(2)睡眠限制法:减少或限制无效睡眠按照患者每晚的实际睡眠时间规定卧床时 间,如果每天晚上睡眠时间是4个小时,那规定卧床时间4.5-5个小时,以提高睡眠的效 率,如果连续5天的睡眠效率均达到90%,可将卧床时间增加15min (3)反意向控制法:适合入睡困难的患者目的是消除可能影响入睡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