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2833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目标: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的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教学难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讲解: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要

2、学习秦汉文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指导学生阅读101-102页“导入框”及“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课文,思考回答:1、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古印度,西汉末年)2、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我国,东汉)3、佛教和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A、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B、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C、所以,这两种宗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4、根据102页“动脑筋”:这段电视剧里的情节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不符合。因为

3、佛教到西汉末年才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有的地方兴建佛寺和尼姑庵,是东汉明帝时期的事情。而剧中吕后则是秦汉之际的人物,那时佛教尚未传入内地,哪来尼姑庵供吕后藏身?)过渡讲解:统治者扶植佛教和道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其实,在这些主张中,关于“来世转生”、“长生不老”等说法,宣传的是迷信思想,造成的危害性不小。于是,出现了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二)王充和论衡指导学生阅读102-103页“王充和论衡”课文,根据103页“动脑筋”思考回答:1、王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人死了,血脉精气都已消亡,骨肉形体化为灰土,怎么会变成鬼呢?)2、你是否同意王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因为人

4、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的,肉体化为灰土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所谓“鬼神”只是迷信思想虚构的产物。)过渡讲解:很显然,王充是当时反对迷信思想的坚强战士,他那宣传无神论的积极战斗精神,为后来所有务实求真的学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愧为东汉的杰出思想家。此外,还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就是西汉的司马迁。(三)司马迁和史记指导阅读103页“司马迁和史记”课文、“文献资料司马迁语录”、插图司马迁采访史迹等,思考回答: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家教良好。他本人读书很多,还寻访许多名胜古迹,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2、史记主要记述什么?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5、(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过渡讲解: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指导阅读104页“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课文,思考回答:1、秦兵马俑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有哪些?(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2、根据104页“活动与探究1”回答:这四个秦俑正在做什么?(从左到右:正在检阅士兵的将军、跪射的士兵、立射的士兵、驾驭战车的军官。)3、根据105页“活动与探究2”回答:有个俑坑里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成的地下军阵。)4、根据104页“动脑筋”回答: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强大国力。秦所灭的六国都在秦国的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