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022853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 竹 影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竹 影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学情分析:七(1)共有学生55人,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书写端正,整体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基础知识掌握的较扎实。个别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读记课文,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主动性积极性较差。多数学生上课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师生互动不顺畅,对课文长的不能坚持读完,对中国画、西洋画了解少,需要课前多搜集资料。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2、体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漫画作品、中国画、西洋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2、、导入新课 (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今天我们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三、检查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惬意 水门汀 参差不齐 撇 蘸 四、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3、,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2、看到孩子们在水门汀上描竹影的时候,父亲有没有责备孩子们把地板弄脏?父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父亲和“我们”一起描竹影,还给“我们”讲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六、拓展欣赏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4、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西文艺的不同,并由学生合作赏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一些不同画法)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七、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

5、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比如过家家、女生喜欢布娃娃等,再回到丰子恺的漫画,“瞻瞻底车脚踏车”; “建筑的起源”,在儿童的游戏中蕴含着文化艺术。八、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发散延伸:看几幅漫画,请学生来为画配上文字。十、布置作业:收集一些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艺,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区别。教学反思:作者丰子恺,我国著名的漫画家和文学家,所以对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网上我下载了关于丰子恺的生平资料,以及他有代表性的几幅漫画,希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体验。特别是课文中关于中西绘画的区别,我精心的准备了几幅中国山水画和西洋油画,通过分组的讨论的方式,对比分析。为的是学生能够在对比过程中学会欣赏,活跃课堂气氛。 真正做到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发散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看几幅漫画,请学生来为画配上文字。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内容精彩纷呈,让我惊讶于学生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