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辩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2007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与辩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逻辑与辩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逻辑与辩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逻辑与辩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逻辑与辩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与辩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与辩论(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辩论概说一、辩论的特征n 1、辩论的定义:论辩是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n 对抗性 A、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B、自然语言的多义性,使语言指号有差别;C、加之辩论中彼此要求对方接收自己的观点。n 互制性 A、双方都以对方的论断展开话题;B、努力谁服对方,又努力不被对方说服,彼此纠缠在一起。n 功用性 A、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B、目的性强,表现为说服与反说服的过程。n 2、辩论与演讲的区别:演讲的论断具有单一性,其主要运用的是论证;辩论彼此对抗,论断具有不相容性,主要运用的是反驳。n 有的辩论具有论辩与演讲双重特征。如:法庭辩论

2、n 3、辩论与日常谈话的区别:n 论辩诉诸对抗,虽不同于争吵,但可以发展成为争吵,谈话无对抗性,重在交流n 谈话目的在于互传讯息、交流思想,但可以发展成辩论。n 二、辩论的方式:n 1、当众辩论:当众辩论:特点是有听众参与。n 2、个人间的说服辩论:个人间的说服辩论: 特点在于论难双方辩难,或有听众,但不参与。n 三、辩论命题的特点:多为价值命题:即表现为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的命题。 n 1、矛盾性:命题的矛盾是双方的价值矛盾,不是命题自相矛盾。 n 2、合理性:它不都是陈述经验事实的命题,或从公理出发推出的命题。 n 3、可信性:一般是因人设辞,把握受话人的心理。n 四、辩论命题的特点与合

3、理性:哲学家邦格认为合理性有7个方面: n 1、概念的合理性:尽量使语言表达的模糊性最小。 n 2、逻辑的合理性:避免自相矛盾,力求观点的前后一致。 n 3、方法论的合理性:从实际出发,广泛地运用质疑和辩护。 n 4、认识论的合理性:关心经验支持的程度。 n 5、本体论的合理性:应有与当时大多数科学家相一致的世界观。 n 6、价值的合理性:目的能够达到,且值得追求。 n 7、实践的合理性:尽量采用有助于达到目标的方法。n 五、当众辩论演讲n 1、特征: n 当众辩论演讲主要是议论型演讲,而不是传授型演讲与礼貌型演讲。n 有论证陈述和大量的非论证陈述。n 在论证陈述中大多是含有推断关系的命题群。

4、n 3陈述中委婉或直率,简约或繁丰的运用,都必须从论辩的情境出发。n 4必须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或曰遵守合作规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话语。n 5适当运用语用手段,目的是以图最终说服听众,但如果能说服对方更好。n 2、方法:n 递进法:陈述的命题不仅并列,而且意义连贯,每后一命题比前一命题有深一层的意思。n 设问法:明知故问或自问自答,亦或提出问题让听众思索。作用在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促进与听众的交流。n 3反复法:反复说及某些词语或某些命题。作用在于加深听众的印象,强调自己陈述的观点。n 4迂回法:在与听众有感情距离时,先说共同处,唤起听众的共鸣,然后再陈述己见,如此听众容易接受,以最终达到说服为目

5、的。n 5曲解法:故意无视某个词的原意,按照论辩需要重新解释。作用在于新解和原意形成反差,从而唤起听众的热情。 n 六、个人辩论与话语的信息结构:n 话题和说明表现出来的不同交际价值构成的某一话语的讯息结构。n 话轮:话题与说明。n 话题:已知讯息。说明:新讯息。n 1、吸引对方,并引起对方思考的条件:从已知讯息出发,然后引入新讯息。新讯息不断地转化为已知讯息,讯息的膨胀扩大,论辩深入。新讯息不间断地加入,讯息量增加,论辩得以深入、展开。n 2、话语的宏观结构: n 如果说“话题说明”是话语的微观结构,那么话语的总体结构,便是话语的宏观结构n 精确话论的方式:n 删除:(PQR)R;n 选择:

6、P、Q、R、 选择P;3概括:用另外的讯息单元取代;4综合:取代了原来的讯息单元系列,但逻辑地保有原来讯息。第二讲 辩论简史一、 辩论的三大源流:1、辩论的产生 (1)古代中国论辩在统治集团内部由议政职能向社会扩张:外交职能-礼辩职能-生活调侃职能-益智职能。邓析(前545-509)名家第一人: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辩。邓析死后分为:形名学说;名辩学说。公孙龙(前325-250)著有公孙龙子其中白马论5篇,公孙龙传1篇。庄子(前369-286)惠施(前370-310)一对辩友。古代印度:公元前7-6世纪教派兴起,论辩之风久盛不衰,辩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教的教义以及与外道争论,哲学派别也很多。正统派

7、哲学有:胜论、正理论、数论、瑜伽、弥曼差和吠檀多六派。 非正统派哲学有:顺世论、佛教、耆那教、生活派、邪命外道和不可知论。 正理经 论轨、论式新因明创始人陈那则把解决辩论双方的胜负作为因明直接任务之一。印度的那先与弥兰古之间的著名争论不仅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辩题,而且还涉及到辩论的技巧。印度逻辑散存于正统派与非正统派理论体系中,以正理派、耆那教、佛教的逻辑思想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公元645年唐玄奘带回36部因明著作,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3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末贵族派与民主派尖锐对立,演讲与论辩之风盛极一时,争论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伦理、法律、宗教、哲学诸多领域。芝诺(前492-486)

8、亚里士多德(前384-322)称其为“论辩术的创始人”。普逻达哥拉斯:智者早期的代表,人称“演讲之父”。普逻泰戈拉脱:智者重要人物“任何命题都有两个相反的论断,论辩的目的和主要技艺是如何使弱的论证变为强有力的论证,从而获胜”。高尔吉亚:为怕拉墨得辩护被传为后世的论辩名篇。亚里士多德早期的论辩篇被称为广义论辩术的最高成就。2、逻辑与辩论的关系:v 1古希腊亚氏从论辩中总结出逻辑,从而教人们运用逻辑同智者末流(诡辩派)作斗争。v 2古代印度:因明集认识论、逻辑学、论辩术和知识论为一体。逻辑的主要问题从论辩术中提炼而成,论辩术诸多问题与逻辑学一脉相承。v 3古代中国:战国前期人们还没有明确意义的谈论

9、逻辑,直到惠施、公孙龙这些名家人物出现,逻辑逐渐成为一门学问。墨子及墨家后学则成为集大成者。二、 辩论的发展:1、辩论在西方的发展: 1古希腊时期:2罗马时代:3欧洲中世纪:4十六世纪:法国逻辑学家彼得拉姆斯试图创立新型逻辑辩论中的技艺证明学说。5当代:比利时逻辑学家恰姆佩雷尔曼力图建立一套完整的辩论学说:“辩论修辞学。 2、辩论在东方的发展:1古代中国的墨辩:曰:“能谈辩的谈辩,能说书的说书(说书:讲经济、伦理等),能从事的从事。” 2印度的因明研究:(公元前544年,佛历元年)因明创始人恶义波陀乔答摩(足目)所著的许多文章谈论辩术。小乘论师的方便心论(所谓小乘,实际上是大乘派对原始佛教和部

10、派佛教的贬称。大乘教派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它批评小乘只追求个人自我解脱,只能证得“阿逻汉果”,大乘派则弘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以成就佛果为最高目标。)大乘论师的如实论对辩论的研究作了大量的记载。新因明开创者陈那以及商羯罗在继承前人逻辑思想时,不断完善,整理了许多辩论方法、规则及谬误形成的原因。3中国的魏晋时期:玄学与非玄学之间经常互相辩难,孕育出一种具有特殊风尚的名辩之学-名理学。4唐、明时期:唐太宗贞观9年(645年)玄奘携36部因明回国,当时不仅佛门弟子研究因明,当时哲学家吕才也对因明产生了兴趣,并与佛门论战。唐统治者出面主持论辩:释、道、儒三家多次辩论后,对逐渐形成的宋明理学的形成有一

11、定的影响。明末统治相对薄弱,论辩之风兴起,但这一时期没有留下什么论辩理论。5十七世纪西方逻辑传入中国:明末李之藻译名理探,随后各种西方逻辑译著出现。墨经的研究此时也兴盛起来。 6我国解放以后及改革开放年代: 论辩研究作为使人信服的批判手段,帮助解决分歧。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中间有反右)论辩复兴。60-70年代是文革辩论。20世纪80年代后:东西方文化冲突辩论;校园辩论;学术辩论;辩论比赛等等。 第三讲:个人间的说服辩论 说辩 说辩概说1、说辩的产生: 最早以说辩为谋的书是鬼谷子写的鬼谷子一书。 (2)相传历史上说辩成功的第一人是屈完。梁启超曰:“我欲青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兵者,诡

12、道也。兵行诡道是正道,文走曲径是坦途。)2、说辩的过程:得情(人情、事情、未来情)定基(制定谋略方案)反驳修正说服。定基的原则:1 因事立制(制:方案)原则:因依据立制,确定方案。反复相求,因事为利(利:好处)。 2因化(化:变化)通达原则:依据事物的变化来通达。因化说事,通达(达:完成)计谋。3周密贵微(微:细小)原则:说辩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细节处亦周全。3、说辩九策:1灵活应变之策: 鬼谷子谋曰“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见:通现)以然之。”2扬长避短之策: 鬼谷子谋曰“介虫之悍也,必以坚厚,螫(shi)虫之动也,必以毒蜇,故兽知用其长,而谈者知其用者而用者。3 慎言勿失之策:

13、 鬼谷子权曰:言有讳忌也。“口者,心之门户也,意志、喜欲、思考、智慧皆由此出入。”4捭阖之道之策: 鬼谷子捭阖曰“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阴者言依崇高,与阳者言依卑小(卑小:琐碎)。”5细致审查之策:鬼谷子反应曰“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牢。”6察情进言之策:鬼谷子内键曰“不见其类而说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7离间之道之策:鬼谷子抵戏“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8依人谈辩之策:鬼谷子权曰:“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

14、,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9依事谈辩之策:鬼谷子权曰:“故言多类,事多变。”4、说辩与游说: 1游说的功用性、主动性都强于单纯的说辩。 2游说的外延真包含于说辩,说辩真包含游说。 3游说与说辩对象侧重不一样,说辩重在“理”,游说重在“利”,目的有一定区别。三、 说辩中辩辞的设置及应对技巧:1、说辩辩辞设置的5种方法:1资言法:鬼谷子权“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2饰言法:鬼谷子权曰:“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损益也。”3应对法:鬼谷子权曰:“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4成义法:鬼谷子权曰:“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5难言法:难言、诘难。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设问、存疑、反驳,使对方在仓促回答时,露出马脚,从而抓住对方的把柄,驳倒对方。2、说辩中的应对技巧: 1以己急转人之急: 说辩中急与不急的转化,实际上是说辩中主动权的转换。 吕氏春秋离谓中:邓析所持的两可之说,主要是寻找急与不急的关节点,巧用对方之惧,引发对方之急。 2反难抓险以攻人: 寻找对方的漏洞,发起攻势,穷追猛打,可揭发某人用心,警醒游说对象,并在说辩中化不利为有利,从而取胜。 3以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