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01418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备课人: 学科: 历史 )备课时间4月19日教学课题教时计划1教学课时1教 学目 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教学过程【线索概述】 一、构建知识体系:新中国历史总体回顾新中国60余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历史分期历史年代时段特点过渡时期恢复时期1949-1952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改造时期1953-1956三大改造十年曲折发展1956-1966曲折发展十年文革时期1

2、966-1976严重破坏二年徘徊时期1976-1978停滞不前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二、按照下列提示,回忆教材相关章节的具体考点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条件:a.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b.政治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c.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并通过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意义:a.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b.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

3、的国家政权;c.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d.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考点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初步建立: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职能变化: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结束,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考点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时间、地点:195

4、4年9月、北京;b.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考点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法律保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同时

5、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背景:两大阵营对峙;西方敌视新中国;苏联等国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总原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a.“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

6、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c.“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考点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949年底,苏联等10多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7、具有重要意义。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1955年,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 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异”是指 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精神” 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

8、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出与修改: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1954年、1955年两次修改。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3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

9、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考点一:一五计划(1953-1957)背景: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结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a.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b.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c.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

10、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d.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心:东北地区(主要原因有:首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其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第三,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得到苏联援助。)成就:超额完成。工业建设方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考点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1953-1956)必要性:土地改革后的土地

11、制度实际上是农民个体所有,这种土地所有制,本质上依然是私有制,还造成了广泛的小农经济。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一方面会产生新的贫富分化和新的剥削。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将严重阻碍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有必要。主要内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和平赎买)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评价: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12、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改造工作过于急躁和粗糙,也给社会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表现:a.新中国成立后,取缔和禁止了旧社会一些丑恶社会现象。如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b.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颁布了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地位的提高,是我国几千年来家庭

13、社会生活中一项重大的习俗变革。c.新中国成立以后服装的变化: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受青睐。考点二: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表现: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通信合一的新时代。考点三: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5毛泽东思想考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a.论著:论人

14、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b.主张: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课外作业【跟踪训练】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 确的是 A工

15、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4.“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不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第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