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奚若文集 [“不死鸟”张奚若] 张奚若,无党派民主人士,曾任新政协筹委会常委、国务院教育部部长,系“中国”国号的关键提议者,力主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以警示国人 她能讲人话,肯讲真话,敢讲硬话在蒋介石面前如此,在毛泽东面前也如此 “她的嘴就像北平紫禁城的城门” 有些人曾以揶揄、挖苦、“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在中国,做知识分子是一件再轻易不过的事情,她们无须在公共事业上多投入,多建树,只要能讲几句人话,肯讲几句真话,敢讲几句硬话,就功德圆满了然而在中国讲话并非易事,要看人话、真话、硬话到底讲给谁听,何时何地以何种方法斗胆脱口在中国,“祸从口出”是自古以来高悬的四字炯戒 用当今的民间标准衡量,政治学家张奚若堪称出众的公共知识分子她能讲人话,肯讲真话,敢讲硬话而且一以贯之,年轻时如此,年老时仍如此;在蒋介石面前如此,在毛泽东面前也如此,一直没有变得世故圆滑她人谄媚她不谄媚,她人乡愿她不乡愿,其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得以水土保持,经久而不流失,着实不简单是她运气尤其好,还是人脉尤其旺?恐怕一言难尽 经济学家陈岱孙评价老同事张奚若是一个“合志士和学者于一身的人物”学者”,毫无疑义。
志士”,从何说起?张奚若崇尚民主政治,捍卫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矢志不渝,陈岱孙称她为志士,可谓知人 逻辑学家金岳霖晚年撰写回想录,描人叙事,均是寥寥数笔,悭于篇幅,但她赞赏自己“最老的好友”时却用足一千五百字,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值得读者留心:“张奚若这个人,王蒂瀓女士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很之广泛,又很之和蔼可亲的同时,她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留了中国风格的学者张奚若刚严方正,却又博大融和民国时期俊彦多多,她置身其中,仍以鹤立之姿引人注目 唯渊默者能作雷鸣政治学家张奚若并不喜爱张空言以炫才智,她惜言如金,惜墨如金,强调“为政不在多言”,一旦开口动笔,就必有提神的妙句、醒脑的华章传输遐方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的高徒易社强这么描写张奚若:“张堪称礼貌得体沉稳谨慎的标兵,总是隐忍克制,总是字斟句酌有个观察者写道,她的嘴就像北平紫禁城的城门,‘似乎永远是紧闭的’这么的描写堪称传神 中国历来就不缺乏以身殉道的烈士,中国真正缺乏的是在猛人强梁面前一直能够说上真话、进上直言的“不死鸟”百年以来,这么的学者并不多,胡适、傅斯年、梁漱溟算得上,张奚若也差不离。
牵着张奚若的“终生牛” 张奚若出生于己丑年,生肖属牛她为人机警,谁想用绳索穿她的“牛鼻子”可不轻易留学之前,张奚若认识了陕西籍的革命志士于右任、杨西堂、井勿幕等,加入了同盟会张奚若曾亲聆孙中山的演说,这一回她倒是乐得认可:“孙中山的演说,你听着听着就跟了她走下去了通常牛鼻子,总得有些人给它穿上长绹才行张奚若终生崇尚民主政治,被这根牛绹穿了鼻子,她是心甘情愿的 张奚若认为,能用知识去办大事的人才叫知识分子辛亥革命期间,她的足迹遍布陕、豫、沪、宁等地,为实现民主共和遍历艰辛,饱尝风露多年后,她追忆往昔,仍不免兴叹:“由武昌到上海,沿途所见极难令人满意当初我感到革命党人当然富于热情和牺牲精神,不过对革命后怎样治理国家,建设国家,在计划及实施方面就一筹莫展了正因为痛感“破坏轻易建设难”,期望中国“更当代化一点”,她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到欧美的高等学府去“学些实在的学问,回来帮助建设革命后的新国家”24岁那年,她泛洋赴美,进哥伦比亚大学,原计划专修土木工程,以后因为对数学不感爱好,再加上她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需先学习西方的政教制度,因此权衡再三,选择了政治学专业从1913年到1925年,张奚若在美国和欧州求学,度过了12个春秋,认识了金岳霖、徐志摩、傅斯年等多位同好,对欧洲各国民主制度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做了充足的研究和观察。
天天下笨工夫,日日做真学问,勤勉朝夕,最终积跬步而成千里 张奚若被誉为“中国的拉斯基”、“西洋政治思想史教授”、“主权论权威”清华大学举校南迁之前,她开设的课程有《西洋政治思想史》、《柏拉图政治哲学》、《卢梭政治哲学》等,经其教导点拨,学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来龙去脉往往会生出一探到底的好奇心张奚若讲课,重在分析西方政治家、思想家的精神背景,兼立即代特征,目标则是为中国当代民主政治种下龙种 20世纪30年代中期,寇氛入境,救亡压倒启蒙张奚若却选在这个十分主要的节点,在《独立评论》上接连发表两篇有关国民人格的文章——《国民人格之培养》和《再论国民人格》,强调个人解放是当代文明的基础,个人主义的优点能够培养出忠诚勇敢的人格,立国本、救国难有赖于许很多多健全的个人挺身而出,而非乌合之众一哄而上勇敢的批判精神和不畏强暴的人格品质才是诊疗“第二天性”的良药张奚若劝导学生要努力成为社会改革者,假如此愿难遂,能成为启蒙的政治学者、正派的老师也不错,顶糟糕的就是到国民党衙门里去当官老爷,作威作福 极少有学生敢修张奚若的课 1932年,张奚若参与清华大学毕业仪式,代表教授会致词:“现在的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是新奇的学说,最不喜爱的是陈腐的理论。
本人没有什么新奇的学说,只有极少的陈腐的理论……现在诸位要踏上社会的旅途了,我就本着临别赠言的意思,向诸位说几句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吧……第一点是奋斗社会是浑浊的、黑暗的、复杂的,诸位在学校里得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足以应付自如的,未来势必会碰到很多压迫和阻碍的,可是我们不能所以就屈服迁就,即使在小节上也不妨姑且从权,可是我们的宗旨,正义所在的地方,全部万万不能迁就,不能屈服我们必需要奋斗抵御不然那就有负我们在校时的修养了!第二点是续学学问无止境我们在校时,尽管成绩很好,不过一到了社会上利用起来,立时就会感觉到自己学问的不足而且学术是和时俱进的,我们若不继续求学,即使以前所学的,没有抛荒,也要落伍的第三点是耐劳……”金岳霖打趣张奚若是“三点之教者”,应该不算冤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