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对偶,概念:是平时最常见又最常用的修辞之一,它是用字数相同、结构形式上相似或相同,意义上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作用,它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常用于诗词,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且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两句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相同的一个事,在意思上是有相近、相似、相补、相称关系的对偶形式叫做正对 例如: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分别从“谈笑”与“往来”两个角度写陋室的朋友,一个“有”字,一个“无”字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对:上下两句从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着眼,在意思上有相反或相对关系的对偶形式叫做反对 如:《书·大禹谟》里的“满招损,谦受益”句子分别从“自满”和“谦虚”两个相对立的方面去谈,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两句着眼于相关联的事物,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叫做串对或者流水对 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前者写绿树在村边环绕,后者写青山在村外平斜,既有均齐之美,又意思联贯,自然而不呆板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工对 : 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的称严式对偶 例如: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两句都是五五相对,字数相同苔痕”对“草色”,都是名词,属于偏正式结构;“上”对“入”,都是动词;“阶”对“帘”,都是名词;“绿”对“青”,都是形容词,词性相同,结构也相同,平仄也相对,也没有重复用字,是典型的工对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即使是做了些小的好事,也无不给予奖赏;即便是做了很小的坏事,也无不急于贬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
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句中对 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宽对 :只要具备严式对偶条件中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其它条件比较宽松的称宽对偶 比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山重水复”对“柳暗花明”,对仗工整,“疑”是一个动词,“又”却是一个副词,词性不同,属于宽对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句子对偶 :是上下两句整句对偶 第一种情形是上下两句整句对偶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个句子是常建五言律诗的颈联,对仗很工整,是整句对偶 成分对偶:是句子中内部成份的对偶 如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构成了对偶修辞,但在前面还出现了“有时”一词,这个句子就属于内部成分的对偶对偶的作用,1、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 如: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第三册 李商隐《锦瑟》) 上下两句对应得非常整齐,在具体用字词上力避重复,看起来字面工整而内容又富有变化 2、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 对偶的上下两句节奏相同,间歇相同;但在音韵平仄相对,抑扬顿挫相交,使对偶句读(听)起来节律整齐又起伏错落这一点特别在律诗中体现的最为突出3、表意上:凝炼集中,高度概括 对偶的两句形式并列,简括凝练的内容或相对或互补,容下丰富的内容如“《书》曰:满招损,谦得益第三册 欧阳修《伶官传序》,六个字,两句话,蕴涵了深刻的道理 4、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如: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第一册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上下两句写出了作者在小屋所见之景,突出了作者对小屋深深得喜爱之情,真切自然使用时注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运用对偶这一修辞方式,总的原则是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化,而忽视表现的内容主题,否则,就会出现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对偶” “对仗”之区别,“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对仗多用于骈体文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 ,《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 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 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
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训练题,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 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1第一题 正气满乾坤 勤劳可兴家,2.请根据下面温家宝总理说话的内容,将下面一副对联补写完整 在我国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温家宝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有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 温家宝援引唐朝韩愈的《师说》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上联:教书 下联:育人 2 爱心为首 道德为先,3.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请将修改的下联写在后面横线上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 (扬州二十四桥联) 答: 3 调序后的下联为: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4.模仿下列句子的格式,各另造一个句子 (1)智谋出乎急难,巧计生于濒危对偶) (2)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对比+比喻),4(1)急流出乎峡谷,雪莲生于奇寒 (2)童年如晨曦之清爽,老年如晚霞之壮美5.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5 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 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古今对偶句,亲贤臣,远小人 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漫步半月溪畔 徘徊六角井傍 鸿门宴 桃园盟 登高极目 览水送归 志士惜日短 愁人嫌夜长 坚冰已经打破 航道已经开通 孙行者 祖冲之 英雄气短 儿女情长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