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节复句及复句层次关系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05KB
约9页
文档ID:16316917
第三节复句及复句层次关系_第1页
1/9

第 4 节 复句及复句层次关系什么叫复句复句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上相关的分句构成的句子复句中的分句结构上相当于单句,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分句可以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非主谓结构一、复句的组合形式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叫一重复句如:①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②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③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④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二、一重(一层)复句一重(一层)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下列十种类型:(一)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不要……而要……;等等①他既不故意地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②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③真理是时间的主人,不是权威的孩子④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⑤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⑥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⑦一方面,普遍的贫困所引起的社会红眼病,使他们像传统的财主一样不愿“露富” ;另一方面,自身社会地位的长期低下,又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表示并列的复句,有时不使用关联词语 例如:①五彩缤纷的田野,白云飘浮的蓝天②夕阳开始鸣金收兵了,演员们也开始有秩序退场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④感情的短处在于会使人迷失理性的思考,科学的长处在于它是不动感情的二)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对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而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刚……就;一……就;从而;终于①他一来到单位,就引起了领导的关注。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③这样商定后,他们都似乎有一种轻松感,于是便开始说起村里的新鲜事④他一上地面,就匆忙地赶到这院落,默默地干起了活⑤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又埋下头来继续写作有些承接复句不使用关联词语,而是依靠动作或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句的语序⑥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⑦他轻轻推开门,蹑手蹑脚地溜了出去⑧医生掏出听诊器,把冰凉的听筒贴在我的胸脯上⑨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三)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光∕不只∕非但……而且∕还∕也∕又∕更;不但不∕不仅不∕不光不……反而∕相反∕反倒∕相反∕还;尚且……何况;尚且……还;别说……连;又;更;而且;况且;何况;甚至;尤其;更不用说;等等表递进关系的复句有两种类型:一般递进(顺进)和衬托递进(反进) 1.一般递进(也叫顺进,复句的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③这不仅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的关爱,更是她在精神上所需要一个依托④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⑤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⑥观众席里坐满了人,并且连靠墙的两边通道上都站满了人⑦他们都有充足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将来有一番大作为2.衬托递进(也叫反进,前面分句表示否定,是对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向一个肯定意思反递推进后面分句常用“反而∕相反∕反倒∕相反∕偏偏”或反问的语气“何况” ,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⑧他不但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反而使企业负债累累⑨他的老脾气是知道自己错了也只在沉默中改正,况且他认为这事自己并没有做错⑩城里尚且买不到,乡下他哪里能寻找得到呢?⑾别说没有双休日,就是每天下了班都得加班,一直要忙到深更半夜才往家走⑿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⒀不但不让他去,反而让他在家干最苦最累的活⒁学校和家长,不但不应阻止学生看电视,还应组织和动员学生看电视,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眼界,接受教育;同时,也得到休息注意: “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例如: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 “而是”则是“而且是”的意思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四)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与其……孰如……;与其……不如……;其……其……;非……则……;且;抑;抑或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①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已定选择——先取后舍)②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已定选择——先舍后取)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未定选择——无取舍)1.已定选择(先取后舍或先舍后取)表示已定选择的复句由两个分句构成,说话者在提出的两种情况中已经有所取舍1)先取后舍。

常用的合用关联词语是:“宁可(宁肯、宁愿)……也不(不、决不) ”例如:①我宁肯轰轰烈烈过几年,也不愿平平淡谈过一辈子②很多职工宁肯每月拿 150 元生活费,也不愿离开国营工厂③宁愿丢了这顶乌纱帽,也不能玷污了一世的清白④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也不愿离开土屋2)先舍后取常用的关联词语是:单用:“还不如、倒不如”合用:“与其……不如(宁肯、还不如、倒不如) ”;“与其……孰如……” 例如:⑤你这样做太慢了,倒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⑥要是白扔一两万块钱给电视台,你还不如拿这钱给咱村办个什么事呢! ⑦与其造那么多炼不出铁的小高炉,还不如给老百姓盖一点房,改善居住条件呢!⑧与其大家一起陷入下岗的困境,不如先给一部分人找条出路2.未定选择(无取舍)复句的几个分句提出几种情况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让人从中选择,但说话者并未有所取舍未定选择常用的关联词语是:单用:或者、或是、或、还是;合用: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 ;是……还是;要么……要么例如:  ⑨你要么别去说,要么就彻底说个明白⑩是同学们自立的意识强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⑾错误决策的结果,或者是游击队失败,或者是某些战役失败,或者是根据地丧失。

⑿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漠视困难的存在,要么就拿出勇气来战胜困难五)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固然……但;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转折复句又可分为重转式和轻转式两种1.重转式(虽然 A,但是 B)转折语气较重,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前后分句往往要求使用关联词语常用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 , “虽然”也可以说成“虽”等, “但是”可以说成“可是、但、可、然而”等①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②他虽然身材瘦小,长得却很机灵③尽管周红娜事先打过招呼,孙燕还是觉得潘树林怎么那么黑呀④他虽然笨,也晓得共产党历来主张集体化⑤她固然很美,但是脸上有雀斑2.轻转式(A ,可是 B)转折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没有明显的语意的对立,转折的意思较为轻微,大多只在后一分句使用关联词语常在正句前用“只是、不过、只不过、倒”连接,有时后分句还带上“罢了、就是了”之类表示语气的词语。

⑥他内心很难受,但是没有让眼泪掉下来⑦她神情很严肃,只是从眼神里能看出一丝喜悦⑧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⑨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⑩她眼里含着泪花,却勉强笑着六)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假设复句分为同步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种类型1.同步假设复句(一致假设)同步假设复句是指分句所表示的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假设成立,结果就成立 同步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就、那就、那么、那、则、便、的话” 合用:“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万一)……就(那就、那么、那、则、便) ”例如:①如果所谓集体、法人的利益总是“重如山” ,个人的利益总是“轻如毛” ,那么消费者永远改变不了被损害的地位②假如细细地闻,你就会发现酒里蕴含着一种幽幽的香气③要是几天不回去看看女儿,他就心慌意乱,什么事也干不成!④倘若回到老家,这种机会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⑤我去还办不成的话,那就只好请你亲自出面了⑥要是你选择的是 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⑦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同步假设有时不用关联词语例如:⑧不把这件事情忘掉,你永远走不出感情的误区2.让步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条件事实,并且退一步承认这种假设的真实性,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看法或结果让步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使(即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也(还) ”、 “再……也” 例如:⑨这样的考证、新解,即使不是牵强附会,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⑩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⑾纵然有天大的困难,也吓不倒我们⑿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⒀你再怎么哀求,也难以打动那些人的铁石心肠⒁即使理智上明知是不可能的事,至少在情感上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有时两种假设合在一起,构成两重复句,根据第一个关联词可判断出是同步假设还是让步假设例如:⒂如果不加倍努力,就算这次考试能勉强及格,恐怕期末考试也难通过 (同步假设)⒃就算能找到一份工作,如果工资太低,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让步假设)(七)因果复句所谓因果复句,指的是分句间存在着原因与结果之类的关系。

一个分句说出原因,一个分句说出结果一般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也有前面分句说出结果,后面分句说明原因的因果关系可分为说明因果(客观因果)和推论因果(主观因果)两类1.说明因果复句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故此;以至(好结果) ;以致(坏结果) ;故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